本学科于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本学科依托理学院近代化学研究所、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及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无机超分子组装化学、无机-生物分子复合材料化学等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强调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培训,又注重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本学科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着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2.掌握无机化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强化与材料、环境、生命科学及化学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无机超分子组装化学
超分子结构复合材料是新一代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先进功能材料。本学科多年来坚持以层状及超分子插层结构材料的组装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稳定的、有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研究方向。
2、无机-生物分子复合材料化学
本学科围绕无机-生物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组装、结构及性能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酶固定化、药物缓释、手性拆分、生物分子容器等,是本学科特色鲜明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研究方向。
3、先进无机光电磁材料化学
本学科围绕无机光电磁材料的合成、组装、结构及性能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致变色、光致导电等先进功能材料、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电极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
4、介观及固体合成化学
围绕纳米材料、低维晶体材料的合成控制及反应机理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固体合成、晶体结构、性能应用及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在创新性、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5、金属有机化学
研究内容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反应及在催化剂中的应用,金属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生命过程的作用等,是本学科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色研究方向。
三、知识域要求
本学科的研究生要求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拓展在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面,强化专业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