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考研英语作文,不少考生虽不能说谈之色变,却大有深感其难之苦。苦则苦矣,若能苦出个好的分数,则也不枉费那一番穷经皓首之苦心。然而现实考试中同学们的作文所得分数往往令大家大跌眼镜,叫苦不迭。
近几年考研全真作文题目,尽管每年花样时有翻新,话题更换频仍,乍一看似无规律可循,无章法可效,可仔细梳理分析后就会发现:考研作文既求新求异,又变中有稳。通过对历年作文考题的精细剖析,把握作文出题脉络和规律,力争获取作文高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注意。
一、宏观上:从命题两大话题交替出现的规律准备素材 考研话题牵涉面广,包罗万象,变幻莫测。但从历年考研真题研究中可以发现写作基本上可粗略地划分为两大类话题:永恒话题(everlasting topic)和热点话题(hot issue)。所谓永恒话题,是指那些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转移的话题。这类话题一般都是一些宏观的大话题,没有明显的时代印痕。如有关社会道德范畴的话题。另一大类是热点话题,即近几年或某一年特殊的社会现象,媒体普遍报道过或公众普遍谈论的话题。如Advertisement on TV(93),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2003)等,所以,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留意类似话题的英文素材预以备战不妨是个好的办法。
二、微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要精心构造全文的引言段。 考研作文阅卷老师每天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也较长,因此长时间批改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高下不一的作文难免感到疲劳,厌倦,甚至气恼。据测试统计,一口气读完12篇后才走神的人极少,定力惊人。因此,在考研写作三段制中,第一段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因为考研作文采用的是总体评分法(Global Scoring),作文评卷老师往往主要凭借第一段的总体印象打分。有人把文章的第一段说成是黄金段落,说老师就是在这一段中不断地“淘金”。这一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此,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精心构造全文的第一段,最大限度地满足阅卷老师的期待心理,力争给他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经验告诉我们,阅卷老师在看完文章的第一段后就已基本上给文章定了分数档次,即使在第二,第三段中发现文章中的其他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他也只是微调几分,总体分数还是比先定的档次低的文章要好得多。总之,引言段在全文三段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如果要按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来排的话,那么应是引言在先,其次是结尾段,再次是拓展段。
2、多多制造语言的闪光点。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理语言干瘪平淡,让人看之面目可憎,读后味如嚼蜡。要想攫住阅卷老师匆匆的一瞥,留住他们的兴奋点,就非得在语言上猛下功夫,多制造些表达上的闪光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际作文分数的高低。语言表达的亮点体现在小到一个词,短语大到一个句子中。高分作文往往是“锱铢必较”,几乎字字计较。很多人作文分数很低往往是因为用词面太窄。当然,词汇的积累是有个过程的。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只能认词,却不能再现,更不用说写作时运用了。大多数考生在考研写作时,似乎对下面几对词“情有独钟”。如一提到“越来越多人”便是“more and more people”。尽管这种表达方式没有错误,但往往不能形成表达中的“亮点”。如能改成“people in growing/increasing/expanding/mounting numbers”,那效果可就另当别论了。
3、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母语为非英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将母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直接迁移到英语表达当中。中国人学英语时往往会受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最易造出中国腔的英语。有人把“价格便宜”直接写成“The price is cheap”,把“这件事小菜一碟”说成“This is a small dish”,让人看后苦笑不得。因此要尽量摆脱中国试英语,方法看来只有一条:多看外国人写的文章,多多阅读。不难想象,阅卷老师如果在短短的二百字文章中到处看到Chinglish,他无法使自己对你文章的印象好起来。
4、尽量要有路标词。 路标词(signal word)又称衔接词(connectives)就像灯塔为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一样,它能突出文章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英语文章讲究启承转合。“启”就是开启观点;“承”就是接着话茬进一步发展论证或补充;“转”就是讲相反或对立的观点;“合”就是总结概括。一篇文章若没有路标词便会杂乱无章的乱堆在一起,给人凌乱没有条理的感觉。标志词或衔接词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
此外,多种句型的交替使用,文章脉络层次的分明,论据的合理充分等在写作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不再多言。要想把作文写好,要想在考研写作中得高分,平时一定得多阅读优秀的范文,特别是一些漂亮精彩的句型。同时也有必要掌握一些写作模式和技巧,不断地模仿练习,最后才能真正打造出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