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2007年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分析 2003年真题
1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2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该知识点时代意义较强,曾于2002年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今后再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但考生也必须了解,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1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14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对基本知识的考查。25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26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27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8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36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与政策等几个方面。现在分析题采取跨章节、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多加注意!
2004年真题
5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司形式的概念,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今后再考该概念的可能性不大,考生只要掌握概念的基本内涵即可,以便作分析题时用。1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2003年考查的是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004年换个角度考的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由上可见,重要的内容可以反复多角度地考查。1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的辩证关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的重点。就考查的题型而已,一般仍会出选择题,出论述题的可能性不大。1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内容,考查考生对此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8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知识点历年常考查,多以选择题或辨析题的形式出现,今后还会出现,考生要搞清楚并记忆其基本内容,并搞清其特点及相关知识点。2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考试一般会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重要战略地位而出题,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分析题。25题考查考生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和理解。26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理解。27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对股份制的认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基本概念常规命题或言论正确与否的能力。此知识点还有考查的可能,考生掌握好答题解析内的相关知识链接就可以了。3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调整、规范市场秩序,是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6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农”问题。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城乡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005年真题
7题考查按劳分配原理。按劳分配原理历年曾多次考查过,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需考生重点掌握。备考时要在全面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物质条件和直接原因等知识,同时将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区别开来。11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1999年与2005年几乎完全一致地同时考查一个知识点,可见此知识点的重要。因而,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重要的知识点。1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价值问题的实质。1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才问题。14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农”问题。19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私营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和属性。2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所要建立的信用制度的有关内容。25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26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因此,考生要对依法治国的理论背景、内容含义、重大意义等方面内容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把握。就考题来说,多为选择题。3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35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就业问题,此题将邓三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考查,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认识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2006年真题
7题考查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11题考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12题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创新的知识点。23题考查了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所表现的特点。24题考查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28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9题考查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异同。30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31题考查考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37题考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关系的相关内容。38题选做题II考查考生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这是一道综合题,要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来综合回答。
2007年真题
11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1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29题考查考生对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35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37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2003年——2007年真题命题规律的特点
本门课程在历年考试中有这样一些特点:
1.几种常见的试题形式都出现过,其中选择题和分析题每年都会出现。
2.由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因此,很多试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党在现时期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并反映重大的政治或热点问题。
3.许多考点不断重复考查,例如,“三个代表”思想,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都对此知识点做了考查;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005年和2007年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依法治国的知识点;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考查了三农问题,等等。
4.新增考点出题的概率很大。
5.最近几年的试题有一些也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出现了综合几门课程知识点来命题的趋势,例如,2006年真题的38题的选做题II就是一道邓论与哲学的综合题,要求考生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回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