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考研其实只有三门课程,就是政治、英语(论坛)和数学三门基础课。我的感觉是如果你考的是经济、金融类的专业的话,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有一同学,数学不好,就特地挑了一个不要考数学的专业---新闻传播学,三门专业课,两门基础课,这种专业课只要你看书看得够仔细,分数就不会太低,且没有学过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这种趋利避害的做法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
首先,一般来说,文科政治要比理科政治好考。文科比理科多一个“世界政治与经济”,怎么会更好考呢?大家可以看看历年的考题,其实这部分离不开几个主题:美国的霸权主义、世界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此外再结合中国的外交政策适当注意近年的世界热点问题,可以说大部分内容已在其中。
当然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几点:
(1)政治里考历史的内容已是越来越少,而“世界政治与经济”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叙述战后世界发展历史的,我们其实不用像哲学、毛概、邓论一样地仔细背,稍微地看看,有一点印象就可以了;(2)就算考到,也脱不开某些主题,比如“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是永远不会错的,“美国是霸权主义的当然代表”也是必然的,有了这一点我们就抓住了主动权。
当然这一观点也是有前提的----在世界政治经济这方面的基础较好。大家可以平时多看看报纸,而且不是简单翻阅,大部分文章都要仔细读过去,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习惯坚持了,对于国际事务的看法、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的了解和其他人比起来还会在一个档次上吗?平时再一些《参考消息》、《环球时报》,这方面的,复习起来就更轻松了。所以,万学海文的建议就是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买份报纸看看,既可以放松放松又有助于学习,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有的人说,这种做法需要时间的积累,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为了那几分值得吗?其实这么做不是仅仅为了政治,这种积累对于英语和文科的一些专业课也是有益的。举个例子,有一年的英语阅读理解有篇文章与“安乐死“有关,要知道”安乐死“这个主题是经常出现在报刊上的。在欧美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很高,但是各国政府的态度则比较保守,整个欧洲好像只有荷兰立法许可。如果带着这样的背景去看文章,是否对你理解文章会有帮助呢?总比一个连安乐死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书呆子要好吧。
下面再来具体谈谈哲学的复习。
哲学的后面四分之一是复习时最头痛的,因为抽象。不过,有幸的是出题的人不会出那种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将出题的焦点集中在理论的应用上。也许永远不会考你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这些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但更愿意考你如何在某件事情上看出哲学来,而且往往是一些大问题来。,大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比如马哲三大规律、唯物与唯心、认识的本质等等,因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考的,而有些东西可能会考,但是难以理解,很费时间,就索性大概地看看定义,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重点上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花些时间背背定义、理论。实际上主要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才能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在辨析题里,这部分的题目的分是最好拿的。
毛概和邓论两门前者比较注重历史的阐述,后者就注重结合现实。由于原则上来说,考中国革命史的内容应该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听说今年正值大纲将会有的大的变动,而且就在毛概邓论这部分,所以,大家在这两部分可以先暂停,等到大纲出来后大家再做出相应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