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应届考研() 生相比,在职考研人面对的问题更多,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他们是一群不畏挑战的人,跨越生活的藩篱,行进在考研路上。
跨越的智慧——在职考研
■ 《求学•考研》特约记者 张建英
每年庞大的考研大军中,在职考研生的队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非应届考研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比例已达50%左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考研生。相对于应届考研生,在职考研生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考研生间的差异也更大:有些不过是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有些则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有些还是普通职员,有些事业已小有成就。不管这些人有着怎样不同的社会经历,一个共同的目标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已经工作了的人选择加入到考研大军?相对于应届考研生,他们又能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深造?除了搞好课程复习,他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格外关注?本文来为您一一解答。
人物篇:在职考研为哪般
与应届考研生相比,在职考研生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对社会现实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不畏激烈的竞争,毅然加入到考研一族呢?记者采访了几位比较典型的在职考研人,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理由:
王女士:环境的改变让我无法安于现状
王女士2003年本科毕业后到了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在亲友看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工作稳定,待遇优厚,王女士自己也很知足。不料想,这几年研究生() 大量涌入,拥有硕士文凭的老师在中学的发展机遇更多、前景更好。眼看着身边年龄相仿的同事一个个都有了硕士文凭,王女士再也沉不住气了。同时,她也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需要。王女士对记者说,尽管已经有几年没有碰过大学课本,但为了自己将来的发展,她选择加入考研一族。
按一般人的理解,考研主要是为了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给自己充电,这也是在职考研的主流,王女士即是如此。此外,大规模扩招的研究生毕业后,给早些年就业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拥有一个更高的文凭,往往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在职考研的动力。
李先生:考研是我转行的跳板
李先生2006年本科毕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尽管学的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由于学校的名气不大,专业实力不是很强,他没敢挑挑捡捡,而是听从了老师“先就业再择业”的劝告,随便签了一家IT企业。工作后,李先生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IT行业,也没有在原专业、原单位继续发展的动力。在工作的实践中,李先生发现自己对经济管理更感兴趣,出于转行的考虑,他萌生了报考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想法。在他看来,考研是转行的跳板,是为将来进入新行业工作积累资本。
李先生这种情况,在在职考研生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毕业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和就业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而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不敢有太多的要求,所以经常会出现工作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初所选职业岗位的情况,对于这些人来说,通过读研来转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面两例都是出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而选择考研深造的,现实中也有一些人选择考研是出于其他的目的。
小刘:选择考研纯粹是为了跳槽
小刘当年是坚定的工作一族,最后也签约了一所不错的中学。但工作后没多久,小刘就发现工作的压力很大,而学校所给的实际待遇又与当初所承诺的相差甚远,多劳少得的现状让他心理不平衡,于是萌生了跳槽的想法。但学校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除非考上研究生,否则在合同规定期满之前坚决不放人。小刘无奈地说:虽然自己不是做研究的料,但是为了跳槽,也只能加入到考研大军中。
在在职考研人中,像小刘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因为一旦考上研究生,考生的户口、档案乃至居住地,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很多人也把考研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跳板。对于这些人来说,考上是唯一的目的,对读研期间的继续深造往往没有过多的打算。
芳芳:考研一直是我的梦想
芳芳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老师很看好她的科研能力,鼓励她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但是家庭贫困的芳芳在大学期间已经欠下了将近两万元的助学贷款,她只好选择先参加工作,还完助学贷款、改善经济状况后再读研。2006年,工作了3年的芳芳已经卸下了经济上的负担,并有了一笔小存款,她选择了在职考研,并轻松地考回了母校。芳芳说:“考研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对学术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继续深造。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还得承担生活的责任。我只得将自己的梦想暂时放一放,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找回来。”
助学贷款帮助很多大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从毕业时就要承担的还贷压力却阻碍了他们继续读研的脚步。像芳芳这样的学生在在职考研人当中也不在少数,当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改变了经济状况之后,读研的梦想又会再次燃起。这样的考生会比其他人更珍惜读研的机会和时光,在学习上也更勤奋。
政策篇:三种读研方式,做何选择
相对于应届考生,目前我国在职人员获取硕士学位有三种方式:
一是参加每年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获得国家认可的“双证书”(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这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获得硕士学位的方式。
二是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这是国家在现行的硕士学位教育渠道之外开辟的一条使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位的渠道。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须具备以下条件:1.获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2.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3.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4.通过在每年的5月进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5.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从表面上看,该方式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应该很容易获取学位,其实并非如此。按照规定,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如果未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则本次申请无效。由于不少学校奉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因此这种方式获得学位并不容易,有些专业的通过率甚至不到10%。此外,不少学校还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一定篇数的学术论文,这无形中也给顺利毕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参加在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式,尤其是随着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迅猛发展,除了我们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外,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等也开始成为在职人士深造的热门方向,目前,国内的专业硕士学位已达17个。
专业硕士学位的入学考试以10月份联考的方式为主,在规定学习期间,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此外,报考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专业的考生,也可以参加1月份的全国统考,可同时获得学历、学位双证书。
在职专业硕士与上面两种方式相比,获得硕士学位的难度最小,但其花费也可能是最高的。不少MBA的学费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其他热门专业的学费也在3万~5万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难顺利完成学业。此外,目前在职专业硕士的选择面相对来说还比较窄,不是所有的在职人员都能找到与自己职业相对应的方向。
三种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与1月份的统考硕士相比,在职专业硕士和同等学力申硕的优势在于:它们都是面向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想进一步深造的在职人群,让在职者通过边学习边考试的方式,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其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较紧密,授课时间也比较灵活。学员可以兼顾学业和事业,也不用考虑就业问题。此外,由于同学都是有数年经验的职场精英,可以相互借鉴,扩大人脉圈,这点与MBA是类似的。
不过有一点要强调:同等学历申硕和在职专业硕士两者虽然都是以在职培养为主,但两者获得的学位不同,在职专业硕士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位称为专业学位;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获得的学位和每年1月份统招的硕士获得的学位一样,基本都是学术性学位。
与统考入学脱产学习的硕士生相比,在职读研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首先,相对于统考生的双证(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后两种方式只能拿到硕士学位证,而目前社会上认可度最高的是统考生的双证文凭。其次,因为后两种培养方式比较特殊,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比较松散,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而参加全日制教学的途径,比较适合没有工作压力的应届毕业生。对那些希望完全转行,或是希望在职业发展上有较大飞跃,以及希望进入大城市就业的在职人士,这一途径也切实可行,只是放弃工作参加考研,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大。而对那些不太看重文凭含金量,希望在原有职业基础上充实自己的考研人来说,选择在职专业硕士和同等学力申硕,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方法篇:在职考研优化复习建议
对于在职考生来说,“考研”这种方式无疑是最难的。我们就以这种方式为例,看看除了一般应届考生需要应对的问题外,在职考生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辞职还是不辞职
已经工作的人一旦选择了考研,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辞职还是不辞职?比较一下,辞职与不辞职各有利弊:在职的好处在于为自己留好了后路,但很难集中时间学习;辞职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但一旦辞职就失掉了经济来源,只能背水一战,其压力甚至会比应届考生压力还大。那么具体该怎么选择呢?某考研论坛上网友wdzirui这样说:
破鉴沉舟——辞去工作备战考研
决定已经作出,一场艰苦的考研战役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这个时候,我又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备战。既然自己对这份工作不甚满意,也无法实现自我,更谈不上什么成就感,那又何必再留下去呢?况且,工作还会占用大量的复习时间,为了让自己彻彻底底地投入到考研备战中,我毅然辞掉了工作。幸运的是,我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他们非常赞同我继续充电的勇敢之举,并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选择辞职考研,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1.考研的决心,即自己对现有工作非常不满意,决心通过考研来改变人生轨迹;2.背水一战的勇气,即决定集中全部精力备战,轰轰烈烈赌一把;3.亲友的支持,辞职考研的压力非常大,亲友的支持是很大的精神鼓励。
从某种意义上讲,辞职考研是砸掉自己的饭碗来换取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风险很大,机会成本不低。但辞职考研也有优势,这些优势是应届考生所不具备的。首先,选择辞职考研的人一般经济上都有一定的积累,在参加考研培训班和购买考研资料时不会有过多的顾虑;其次,辞职考研的人,不必为期末考试担心,不必为老师上课点名和毕业论文之类的事情烦恼;再次,他们的住宿条件、生活条件、后勤保障都比应届毕业生好很多。此外,国家为了鼓励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规定在职考研者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复试分数线下5分参加学校的复试。
与辞职考研相比,在职考研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压力,一年不行可以来年再考,而且有工资做经济后盾,考研复习那点花销自然不成问题。虽然复习环境差点,但对于那些工作并不紧张,下班后的时间也比较充裕且自制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选择在职考研也是完全可行的。笔者曾采访过一个人,他在职考研连考3年才最终如愿,他对记者说:“我平时工作不忙,空闲时间多,工作几年后一直想再拿个更高一级的文凭,以利于将来更好地发展。其实我第一次考研时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到第三年,大概亲朋好友的善意玩笑听得太多了,所以自己也完全放开了,大不了把考研当作一种消遣方式嘛。”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加上应届考研进行三者比较,在职考研的风险相对最小,但其复习环境往往也是最差的;辞职考研风险最高,但其复习环境又是最好的;应届考研的风险跟复习环境居于两者中间。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跟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具体选择哪种复习方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安排。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不管选择在职考研还是辞职考研,都要慎重,一旦作了决定,就不要再纠缠于“该不该辞职”或“考不上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复习,胡思乱想都是浪费时间,既然复习期间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那就要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坚持到底。
(二)如何处理自己的档案
不管选择辞职考研还是在职考研,都涉及如何处理与原工作单位关系的问题,特别是档案问题。如果工作单位支持员工考研,态度开明,这个问题还好解决;如果单位不同意放人,事情就变得复杂,处理起来很有难度,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考生的正常报到,使得在职考研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
老赵原是一名中学老师,在连续数年考研失败后,毅然选择了辞职考研,也因此与原单位产生了一些不愉快。那一年,老赵如愿被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录取。在收到研究生调档函之后,老赵才想起自己的档案还留在以前工作的中学,他先后数次去存放他档案的中学调档,档案却因种种原因几次都没有调走,眼看调档期限就要到了,老赵心急如焚,找上级主管部门寻求帮助,但是调档的事情必须同原单位交涉,上级部门也是爱莫能助。老赵四处奔走,还是无奈地错过了调档和报到的时间。去年,老赵再次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在考试之前,他想办法把档案放到当地人才市场,在他再次被录取时,档案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2002年起,考研报名不再要求考生出示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介绍信。这样,工作单位唯一能阻止员工考研的就是档案问题。事实上很多工作后考研的人,都有因档案问题而与单位领导“斗智斗勇”的经历,根据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给您如下几条建议:
1.早做准备。一旦有了考研的念头,就要有意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特别是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早做铺垫很有必要。即使最后放弃考研,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发展也很有益。
2.提前学习相关政策与规定。很多公司都有规定,员工连续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就要作自动离职处理或被公司除名。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拿到档案。此外,还要多了解关于违约的相关规定,如果单位关于这方面的条款不是很苛刻,也可以通过交点罚金为自己赎回一个自由身。
3.态度要坚决。如果犹豫不决,单位更不会放人,但不要和相关部门闹僵,因为不管怎么说,调档最后都是要人家批准的,所以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
4.最后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如果在考前报名时你填的档案保管单位是自己的工作单位,但你在报名后或者考完后辞职了,档案转移到了人才市场或者别的地方,那么就应该尽早和学校的研招办联系,告诉他们档案的最新所在地,以免因为调档问题延误正事。
二、三个难题
除了上面两个主要问题,对于在职考生来说,还有三个难题,也是直接关系到考研能否成功的:
(一)如何处理与自己现有工作的关系
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会影响工作,二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切不可张扬。对于那些因为对自己现有工作环境不满而选择考研的人来说,更要三缄其口,不要抱怨单位,以免给领导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后来的调档。
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的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会问心无愧。
(二)如何处理与身边亲友的关系
一旦工作,一般都要肩负起赡养父母和养家糊口的责任,选择考研就意味着更多的牺牲,尤其是辞职考研的人,这方面的压力很大。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已经工作的人选择考研,亲友难免会不理解。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在报考之前一定要多征求亲朋好友的意见,向他们说明自己选择考研的理由,不要选择回避或者隐瞒。有了工作的人选择考研,一般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所以真正关心你的人在充分沟通以后会理解并尊重你的选择。如果能得到亲友的理解与支持,无疑使自己又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动力。反之,你自己在书山题海里奋战,身边的亲友却时不时冷嘲热讽,不仅影响复习情绪,也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如何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笔者采访过的在职考研生中,他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复习期间没有一个浓厚学习氛围的复习环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要靠家人的支持,家人的支持可以使自己更安心;二要靠自己的自觉,考研不是儿戏,要认真对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报个好点的辅导班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职考研生一般都离开学校有段时间了,很多知识已经生疏,选择辅导班,一方面可以比较快速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一下复习的氛围。如果是辞职考研,还可以到高校的自习室去复习,并寻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从而营造良好的复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在职考研有很多不同于普通考生的地方,要随时关注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相关信息。
结语
对于每一个经过认真思考而决定考研的人来说,考研都是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轨迹而进行的一次努力。尽管这条道路崎岖而又坎坷,这个过程孤单而又漫长,付出的努力也不一定会有理想的回报,但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坚持下去。人生路上,我们唯一的对手是自己。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低贵贱,每一个人都有追寻梦想的权利。只要我们曾经为自己的梦想全力拼搏过、奋斗过,我们就问心无愧。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
愿以此句与所有在考研路上跋涉和即将踏上考研之路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