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三步走:一看二做三补
随着暑期的临近,考研复习进入关键期,各大高校大三学生以及社会在职人士如不把握好复习脉络,极容易降低备考效率。针对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从整体复习的角度来说,目前备考研究生考试不要盲目地去看一些教科书,而应有重点地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一看大纲、二做真题、三补基础。
《考研大纲》是复习的统领,所有复习都应以此为基点。《考研大纲》规定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科目考查知识点及考试题型等重要信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辑,大约在每年7月中旬出版。考生应对大纲有足够的重视,以大纲为依据展开复习。如何利用考试大纲,也成为考研成败的关键。相对而言,数学大纲每年的变化不大,考生基本可以参照往年的大纲进行准备。英语大纲这两年基本都处于变动时期,而政治大纲每年变动尤其明显。
考研真题即是历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它是考生复习以及提高答题采分点的重要参照物。很多复习考研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在职人士认为,备考期间通过多做考研模拟题梳理复习思路,这种做法是片面的。一些顺利通过考研考试人员的共性经验之一就是,多做考研真题,通过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通过考研真题,也可以有效地摸清有关科目的出题思路,同时,这些真题的参考答案也可以帮助考生积累相关答题思路。
最后是注重各科基础知识。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就可以进入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与前两个阶段穿插进行。总结近三年的考研试题,都是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并重。尤其是一些专业课,试题所给情境、考题设置均不能在参考书中找到完整答案,考生回答时如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就无法拿到多个采分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应加大对这些知识的完善与补充。
考研政治高分三部曲
一、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政治一类的文科科目都不太受到考生的关注,这固然与文科科目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考生存在一种“轻视”文科的心理。很多考生认为政治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只要考试之前一、两个月花点时间,买几本书背一下、选几套题做一下,考试时就能取得高分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随着国家教育部对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目前的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所谓综合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是拉分题,目的在于优中选优。做好这种题型,考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打好基础。综合能力是指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各科知识点是其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提高综合能力,首先要精准把握各学科基础知识点。
(2)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是一个科学体系。无论考试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不应把它们割裂开来。近几年的考题出现了一种倾向,回答一个问题涉及几个学科点的知识。平时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在答题时就会茫然。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材料和处理材料的方法,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既是综合能力的理论支撑,也是方法指导。因此在复习哲学时,一方面要掌握其知识点,另一方面要认真琢磨哲学教科书在论证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时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是极为重要的。此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按照一定的理论指导,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4)联系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其实政治课各学科的知识点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因此,考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有意识地联系社会现实来学习,思考,这些知识点对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加以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考生才能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将主要精力合理的投入到各个学科之中,使自己的复习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选择一种好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技巧。
二、复习技巧
一些同学按他们自身的理解,将政治分成三大块,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科,总结出了不同的复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
政治理论课总共分为六个科目,各科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科,我们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使复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内容比较活的一部分,通常着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出这种特点。这一部分主要是出选择题,或在后面用哲学原理分析一些问题,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一些经济问题。所以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没有必要大段大段地去记忆,关键在于理解这些基本理论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看一些题目的解答来培养自己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搞清楚概念、观点、意义三个问题,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并要分清理论是非以及在现实中的运用。
一般说来,这类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公式。我们可以运用学习数学、物理的方法,吃透其概念,了解其原理,记住其公式,得心应手地应付各种各样的题目。
复习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所谓点,就是基本的观点、原理和范畴;所谓线,就是一章内容的联系;所谓面就是整个学科的内在联系。第一,抓好点。政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是最基本的东西,象英语中的单词一样。对它们必须准确记忆,透彻理解。倘若概念不懂、范畴不清,那其他的事情都将无从谈。 第二,牵好线。在复习过程中合理的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是很重要的。一章的内容复习完毕,返回来重新思考,将一章甚至各个学科的知识点科学合理的联系起来,这对于考前的复习,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顾好面,即:应当全面复习,不能有遗漏。从学科构成本身的逻辑上讲,不同的概念、原理之间的确存在轻重主次之分,所以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妨把它们区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但这种态度在考研中就不适用。因为凡是考纲规定的内容,都可能考。所以,从应试的角度看,凡是考的,就是重要的。而什么考、什么不考,考完了才知道,故而复习必须全面。近年来考研命题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注意各章节内容的平衡。比如政治经济学,由资本论、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论构成,一般认为资本论比较重要,篇幅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历来考得也比较多。
(二)对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复习
应用学科的复习与基础学科的复习不太相同。应用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分散,而且相互之间没有逻辑的联系,但它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寻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理论的内涵大、外延小,试题的要求较为严格、准确,不可能有更大范围的发挥,既考理解,更考记忆与准确。复习备考一定要以经典著作、中央文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说法为准。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抓住以理论的观点为主,同时要了解其依据和意义,掌握重点要准。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从中国革命史这门课转型而来,但革命史部分不是重点。当然会有一些选择题,尤其是单选会涉及革命史内容,但即便有也会很简单。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毛泽东思想,然而这里面的思想变成历史文献以后,或者说被一些历史时间串连起来以后,它的思想性的东西可能更容易被当作一种历史的东西来接受,因此这一部分主要靠记忆,而且内容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内容最丰富,也最有时代气息的,但同时很难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把握。这一部分单纯靠记忆是不行的,很多地方是马哲在现实中的体现,内容多且显得零碎,无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整体把握。这一部分却是考研中出题最多的,而且多集中于大题上,这一部分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多看看例题的解答,去把握一些问题的答法与思路。
(三)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的复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相结合的运用。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特别是近几年党和国家的新观点、新论断,并能用以分析当代世界的一些重大经济与政治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问题,特别是党和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政策。
形势与政策的考试是最具体的,包括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前一年11月至次年10月间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时事。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时政,对多数考生来说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议按以下原则复习:第一,把握重要性。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形势与政策的考查时间范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纷乱而冗杂。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应把握重点。实际上,每年国内的“形势与政策”都有一条主线,就是党的方针政策;而国际上的形势与政策需要注意一些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时事。第二,领会政策性。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基本体现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及每年一次中央作出的一年工作布置中,另外有的时事材料可以用来命制单选题和多选题,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以记忆要点、把握其精神实质为主;而有些时事材料却只能用来作为分析题的背景材料,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应该重在理解。第三,追求“合理”性。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将这些重大的政策性问题进行梳理、分解。考生应学会将一些时事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自主地将时政问题与大纲中的知识点相联系。这样,不仅是对形势与政策部分,甚至对整个政治理论部分考试分数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益处。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复习的好坏就看大家的决心和态度了。同时,还要能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适当调节心态,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
三、答题技巧
考研政治试题的题型目前已调整为选择题和分析题两大类,两类题型各占试卷总分值的50%,各题型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答题技巧。拥有了同样的复习方法,掌握了同样的知识量,但由于答题技巧的不同,取得的成绩可能会有较大差距。通常,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部分题量较大,从历年考研试卷来看,它是拉开分数差距、决定是否上线的关键。选择题覆盖面广、随机性强,从宏观上看,任何一个学科中的任何知识点都有可能命题。因此,只有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将知识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才能在考试时快速、准确的得出答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要简单地记忆、背诵,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科中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把握。选择题大量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分析题答题技巧
分析题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在解答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重联系实际,不仅要将材料涉及的概念和原理阐述清楚,而且要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合理的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分析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分析题的答题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仔细审题。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2.引用原理。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拣重要的写,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
3.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观点和方法,联系实际问题,对材料中的数据或事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合理的分析
4.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一般材料中都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答题时应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最后,提一下答题过程中最被大家重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字迹。答题时,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一份看上去字迹潦草、层次模糊的试卷会让阅卷老师对其印象大打折扣,即使回答再好,也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这一点请大家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