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常伴读书灯——写在考研求学的人生路上

来源:未知 作者:yzw 时间:2012-07-05 11:29:59
  •     核心提示:

为理想咬定青山,这是我们的意志;

失败后傲对霜雪,这是我们的精神;

直面人生笑看风云,这是我们的风度。

——前记

大四下学期研究生复试过后,我被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为公费研究生。记得从沈阳复试回到“小华科”(华北科技学院)之后,辅导员老师曾经鼓励我写写考研心得,而我却觉得考研已经成为过去,面对理想的考研结果,我内心很平静,始终没有提起笔来。

前几日在家无聊,不经意间看到了书架上荡有薄尘的《考研战略战术(第10版)》一书,于是将书页重新慢慢掀开,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考研的日子中那些难以忘怀的情景又历历在目。书中励志和修心的经典话语常读常新,人生亲身体验的追求经历刻骨铭心。鞭策意马,记忆奔驰在辽阔的心原。积秽扫荡,新感催萌,我禁不住回忆的冲动,不由得重温“考研”这段人生经历。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沉;经历暗淡了,回忆才有新的思考。虽然我的经历比较平凡,也很简单,但我希望同关注考研的读者分享,或许对大家有普遍的参考作用。下面简单谈谈我的考研经历。

一、大学学习--考研的基础

提到考研战略战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分阶段复习各门考研科目,分别采用什么记忆方法,如何做真题,如何查漏补缺等等。这些具体的考试战术固然重要,而我认为其必须基于正确的考研战略,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从宏观上把握考研。从我的考研经历来看,“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上好大学课程的每一节课是考研的基础,是对考研的最好准备。因为从平时的大学课程学习中,我们不仅能掌握考研要求的知识点,而且能培养考研考查的专业思维和方法。或许,这当成为考研的最大战略和最优战术。

我的考研经历当从跨入大学校门说起。我花了全身力气,将高中三年的美好年华写在了奋斗的旗帜上。同学迈了一大步,冲进了名校的象牙塔;我走了一小步,来到了北京东燕郊的华科小站。由此我取得了一个再度拼搏的平台,站在了一个不高不低的起点。“付出”与“所得”之间发生了偏差,但我坚信:两者间的系数永不为零,更不为负。我还是我,我珍惜以前的所有,我追求明天的应有。

境地不同,心情不同,但奋斗却依然继续着人生路。“小华科”不是我的终点,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站,一个聊以自慰的地方,一个歇脚的地方,一个见证人生转折的地方。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并将考研作为我的学习总目标。

大学四年间,我每一学期都很努力(虽然我的成绩并不在班内前茅),从五十音图的学习开始,到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从日语翻译到日本文化再到日本文学,我逐步建构起日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课如此,其它课程也一样,我没有落过一节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大纲要求全面修完了日语专业本科四年应该学习的所有课程。

大学四年间,我总能够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在学习心理上遇到困惑时,我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他们多会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老师的热心帮助和倾情指导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大学四年间,我除了上课就是自习,课外活动参加不是很多。在学习上,虽然有时候内心也很疲惫,精神也挺痛苦,但我丝毫没有放弃考研的理想并做着持久的不懈努力,因为高中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任何考试都不是靠一朝一夕突击能够完成的,考研也应当是这样。所以,为了考研,早起晚睡,只争朝夕。

大学四年间,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从博观楼自习室走出,在办公楼后面的路灯下背书,又有多少个夜晚我在博观楼前的台阶上凝望星空,栖息那劳碌的身躯,这些已全然数不清了。现在唯一留在脑海的是:月亮之下,我总是在思考,在不断地找寻自己的隐形翅膀,蓄势那飞翔的力量。

二、目标选择--考研的关键

我认为考研应当是这样一个过程:线性规划综合分析确立最优目标--全面规划制定备考日程--躬身力行分阶段落实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坚持追求、永不放弃,要为所当为、顺其自然。

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不能说考研复习不刻苦,专业素质比我强的同学也有很多,但他们多次考研结果却不甚理想,不是初试不过线就是复试被淘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思来想去,这是考研目标选择失当所致。可以说,在考研这件事上,成也源于选择,败也源于选择。

我想,既然大家上了考研路,谁都希望争取到光明的前途,那么就必须正视目标选择这个在基础意义上决定考研成败的现实因素,避免落后在考研的起跑线上。因而,在这里我想和大家重点谈谈目标确立过程中有关选择的问题。

清晰定位、明确目标是考研的关键,选择则是其中的难关。我认为,选择之所以难是因为选择是一个双向的匹配过程,既要对自己清晰定位,又要明确自己的可行性目标。此外,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对于自己的选择就要始终“不动摇”、“不懈怠”。总之,考研的目标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考研的成败。在考研的目标选择上,我的方法是:线性规划,综合分析,寻求最优解。

在专业的选择上,我没有多考虑,依然坚持我本科的日语专业。主要原因有四:首先,我觉得从日语的一音一字一词一句开始,点滴建筑日语语言大厦的确不容易,学习四年到本科毕业,不太愿意轻言放弃;其次,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体验了苦,体验了乐,并且从日语的学习中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视野不断扩容,继续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再次,我认为自己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而且其它专业考生跨考日语专业的概率几乎为零,故报考本专业比跨专业考研要占优势;最后,我认为若能考上日语专业研究生,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实现自己。【注:就日语专业来说,据我了解,全国开设日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大概有420所,每所学校平均大概有60人左右,所以每年毕业的日语专业学生大概有60×420=36×700人。而招收日语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院校大概有70所左右(可以说这70所左右的科研院校在以上420所高校中日语专业的教育实力是比较雄厚的)。据统计,平均每所学校大概招收10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总共招收70×10=700人(包括非应届报考毕业生)。这样对比下来,就不难发现日语专业研究生不是太好考(只有当年毕业生的1/36,加上往届生概率就更小了)。所以,无论哪个学校,也无论是公费还是自费,我觉得若能考上的话,就证明自己已经是日语专业毕业生中的优秀者了。】

在城市的选择上,也要综合考虑,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喜好。我之所以选择沈阳,是因为由于历史原因,沈阳的日语学术氛围比较浓厚,有日本领事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内藏有大量有关中日研究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而且沈阳中日民间往来较频繁,就业条件较好等。

在学校的选择上,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明确自己的定位。为了能够成功考研,实现顺利升学,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个人要从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具体实际出发,既不要盲目攀高妄想一步登天,也不要迁就现有的学习水平,即要向自己提出经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可行性要求。我认为,我们必须清楚自己首先是为了“上研”在考研,而不是在纯粹地考学校。我之所以选择辽宁大学,是因为辽宁大学是北方少数几个招收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该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有著名的刘立善、任卫平等教授担纲授课;该校有日本研究所,举行的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较多;做了几个学校考研的历年真题,通过对比,我发现辽宁大学的专业课考查全面,涉及大学学习的全部课程,这与我的学习特点相吻合,因此考该校研究生比考专业课单方面考查翻译或文学或文化的其他学校更有优势;基于本人的实际能力,考取该校公费研究生的概率较大,能够为家庭减轻负担(如果报考北二外之类的学校,即使通过努力或许也能够刚够得着,但自费的可能性却比较大,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此外,在学校的选择上,我也考虑到了将来就业的因素。有的同学说,比起上外、北外、北二外等学校,辽宁大学等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不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于是他们或者放弃考研,或者盲目攀高久经曲折。我的想法是,即使辽宁大学的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比起上外、北外、北二外等学校的毕业生来不好就业,至少通过三年的学习,我的日语专业技能比起本科毕业时候会进一步提升,在当今看重学历教育的社会,至少要比“小华科”日语本科毕业生就业要容易一些,且通过考研我们又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向上的平台,有了更多的人生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试想,如果大四毕业当年不能顺利上研的话,可以想象,毕业后接下来这一年的考研复习会比在学校复习考研增加不少困难和生活的烦扰。我想,这有悖生命追求快乐的本真和考研的初衷。

综合以上考虑,我对考研目标进行了优化选择,最终选定了辽宁大学。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并不是打消大家考取名校的积极性,而是希望大家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利益最大化。希望我的选择思维和方法对大家考研有所裨益。

三、学习习惯--考研的保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考研复习的保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学习环境则是影响考研复习的第一位的条件。生命力跟随自身的冲动,与外界发生冲突与纠葛,这便是人的生活现象;生命为充实自身力度不甘受压抑而不断滋生的烦闷,乃是催人奋进的能源。

由于本人比较喜欢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为了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冲刺,保证每日的复习效果,我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租了一间不大的房子住了下来。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白天有课时上课,下课后我就回到那安静的空间复习考研课程,一日三餐在北区食堂吃饭。多年有规律的生活使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学习备考冲刺。

如果说四年的基础学习是考研马拉松的漫长准备,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备考冲刺则是从大四上学期国庆节过后开始的,到大四上学期期末一月份参加考试大概花了近100天的时间。在这100天时间里,从政治到英语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循环复习,全面进行。特别要说,日语的学习和记忆,千方法万方法,无外乎积累和重复,关键是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使学习充满创造性和丰富性,而不要机械地积累和重复,使学习变得单调和无聊,从而影响到考研的复习进度。积累和重复就好比两翼,加上主观能动性这一主体属性,相信考研复习会变得轻松灵动,进入良性循环。

考研的复习的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有限的时间里锁定差距,缩小差距,消灭差距,需要挖空心思、竭尽心力地去设计,去经营,去突破,去创造。再大的计划也需要通过每天的努力去积累,计划好每一天至关重要。每日计划的核心是减少浪费时间,增加有效时间。首先是进行一天的时间分析,然后模式化一天时间,简单是一条重要原则。

四、心理状态--考研的动力

从报名考研到参加考试的这段日子里,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要注意根据考研不同阶段和自身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我认为,在备考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对手,与放弃为敌,与自信为友。自信好比考研的维他命,有了它,就有了赢的希望,再平凡的日子也会闪亮。试试就行,拼拼就赢,不要焦虑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也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而要始终坚定信心考研能够成功,坚信每一条完整的河流尽头都会有一片宽广的海洋在等候,以冲天的豪情与自信向理想作全力的冲刺。乘顺风而勇进,处低谷而力争。在考研的路上要相信有一种豪情壮志叫天生我才,有一种奋斗信仰叫自助致强。

其次,成功者状态往往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桥梁,因为成功者状态能给人最好的心理暗示,激励自我去自觉努力和自主行动。也许路上会风雨兼程,但毕竟战斗的生活是快乐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拼搏给人以勇气,理想赋予人活力。力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历练总会使生命焕发光影。

再次,考研的王道是正确选择之上的持久努力,考研成功的背后总有推动的力量。可以说,水滴石穿一般柔韧的坚持,就是考研路上一种无须声张的力量。

五、而今迈步--考研的升华

苍天不负苦心人,通过大学四年蜗牛一般一步一步的攀爬和努力,我终于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攀登,获得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得以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里从容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窗外,星繁雪亮;室内,灯明夜静。从初中算起,寒窗苦读已十阅星霜。凡诸学术,进境无穷,研精思远,究微践行。也许正是持续的学习和磨练,使我获得了充实而平静的满足感,得以安放自己的心灵。的确,人生的进路就在脚下,需要踏实求真,一步一步向前走;人世的可爱、可恋并不在于衣锦茹甘,而在于将奋斗化为人生的底色,将理想延展在未来的精进中,征服艰险,进入美的境界。

人生前进中的每一站,都须是充实的,而不能把人生价值孤注一掷于难以预知的未来。欲求未来无憾,现在理当无悔。把握当下,为所当为。在纷繁芜杂的时代里寻找内心的宁静,在庸庸碌碌的浮躁生活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对我而言,正式被录取后,可以说考研这段经历就已经走进我的记忆。但我想,考研已经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其必将激励我前进。

现在,一学期的研究生生活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回眸我的考研经历(这一可以称得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人生奋斗),找寻那最初的梦想和奋斗的激情,我精神倍感振奋,内心淡定而充实。我决心收起心来,埋下头去,恪勤耕耘初衷的园地,力拒从众,决然摆却焦虑、困恼和纷扰,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春天,开启新的向上的生活。

日月匆匆,寒暑易节,浮埃万事总被雨打风吹去。同时,有的事绝不零落成尘,它经日光照耀,受月华洗礼,却会放出光来。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谨以此文纪念我在“小华科”的日子,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考研经历。

--后记

2012年春节于山西平顺

(作者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电子信箱:wjh_hk@sina.cn

附:

姓名:王建华

性别:男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大学本科毕业学校及专业:华北科技学院外语系2007级日语专业

硕士研究生录取学校及专业: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通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三舍201室

邮政编码:110036

手机号码:13940246729

电子邮箱:wjh_hk@sina.cn

作者小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穷山恶水的环境孕育了我坚忍不拔、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我喜欢阅读,喜欢在散发着墨香的世界里探求真实的自我,喜欢在小小的铅字上收获别样的感动和对人性的理解。我也喜欢观光,喜欢在旅途中触摸每个城市与农村的记忆,充分享受交流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希望“考研”能成为你心中的那一方净土,盛放感动与喜悦,承载希冀与畅想;希望“考研”能成为你肩上的那一双翅膀,放飞青春和微笑,带走阴霾与悲伤。让字符构成跨越屏障的桥梁,沟通你我的心灵;让关切和感动在我们心中传递,见证我们的成长。

作者:中国研究生招生网www.chinayjs.com.cn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