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党”不必“一考定江山”
张翼 首都师范大学 08级
微博上流传两个酱油货的考研日早餐对话:“铅笔先不削了,正好一会考试的时候多项事情做。”“哎呀,我忘记带巧克力了,不然没东西吃还要坐满两个半小时好无聊啊。”被网友称为最雷人的考研“酱油党”。
5日上午,政治考试结束后,我就知道我今年只能算“打酱油”了。题有点难,估计悬。
不过“酱油党”不在少数,就拿我的高中同学王涵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来说。往年这个专业在就业季特别吃香,就业率达到100%;但今年到现在为止才签了三四个人,就业形势不好,很多人一边考研,一边申请出国留学,考研沦为“打酱油”也是没办法的事。
某媒体所做的“参加2013年考研,你抱什么心态”的调查中,“纯打酱油”的考生占23.9%;抱着“尽人事、听天命”心态的占43%;“随便考考”的占7%;“志在必得型”只占26.2%。
至于我,我之所以沦为“打酱油”的,是因为受不了煎熬,在考前一两个月放弃了复习,就打算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写毕业论文,横跨各高校招聘会找工作等,导致我经常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心烦焦虑。于是只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去考试:考上万事大吉,考不上继续找工作。不过我还从未听到过“裸考”能考上的“神话”。
其实我觉得“酱油党”的出现,或许是另一种更理性的选择。人们不再“一考定江山”,而是带着多重选择的角色在面对考研这场角逐,实现了选择的多元化。
考研动机令人百般纠结
丁欢 中国地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08级本科生
考研的日历翻过去了我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进入大三后,我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事。我知道正确的考研动机应该是对某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事实上我之所以考研,是把它当做大学生就业的“砝码”,甚至是人生之路不知该走向何方的一个“缓冲地带”。
社会上有些议论说大学成了“就业工厂”,说大学生“动机不纯”,但我觉得这未免有点苛刻。以后的路我们确实没有准备好,难道就要“闭着眼睛前行”吗?当然,考上研究生之后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吗?这也是我现在纠结的问题。
前两天看微博,知道这样一件事,武汉一个女硕士,为找到工作,居然将简历上的硕士学位改成了本科。听说现在许多单位有了这样一个苗头:本科生能干的绝不要研究生?难道考上之后,选择之路反而窄了吗?看了这条新闻,我的心里更乱了……(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迷迷糊糊地跑到了头,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
当今社会,很多人太过在意和别人的比较,别人考上了硕士、博士;别人买了大房子,换了新车;换了好工作,职位更高。不经意间已经形成了“不知我为什么要比,我只是在比”的心态。
其实别人的一切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回到家里,关上门,不过是独自品自己的柴米油盐。你不过是在跑你的路,谁超过你,落下你,都不重要,为自己留下奋斗的血液与汗水,不论胜利之光是否照耀在你的脸上,那条路上都会镌刻你的人生故事,记录下你的欢喜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