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大学生就业季。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600万人,此后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去年,全国高校应届生共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今年再增28万人,达到727万。近日,教育部传出信息,2015届毕业生总数将超过2014年。
对上海地区的2015届高校毕业生来说,究竟“年景”如何?
高校:“并未感受到太大压力”
“从招聘会‘招商’情况来看,今年用人单位需求量不小,学校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就业压力,”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发展联合中心主任施家仓老师介绍。据了解,刚刚举行的校园招聘会,来设摊的用人单位从往年的800余家增至1200多家,提供的岗位数也基本同比增长。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多所高校。在上海大学,综合校园招聘场地仅能容纳500家,今年报名进场的有600多家,校方只能暂时“劝退”100多家企业,安排其在此后的专场招聘会中亮相。
往年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往往10月才进场,今年9月,多所高校已“迫于”企业强烈要求,提早“开门”。据统计,自9月以来,已有286家各类用人单位在同济大学学生就业信息网上预约举办专场宣讲会,招聘需求面向该校各学历层次和各学科门类。截至10月30日,已有188场校园宣讲会接连登场;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会有超过300家用人单位在同济大学进行专场宣讲,近千家用人单位在同济校园现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上周启动的上海地区首场大型外企综合招聘会主办方表示,今年报名大大超出意料,最终参会企业240家,远远超过去年的参会企业数135家。由于企业报名火爆,主办方特地增加“杨浦场”,将于11月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行业:依然冷暖有别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踊跃,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呢?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此前曾指出,2015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
在同济大学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前来招聘的这些用人单位行业分布广泛,以建工、地产、制造、交通、信息技术等行业为主,覆盖面广,涉及理、工、医、文、法、经济、教育及管理等各类学科门类。 招聘会热闹,但并非所有行业都需求增长,”上海大学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傅新华指出今年两大特点:其一,从来校招聘的企业构成来看,化工行业今年岗位需求就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上海经济发展大环境对化工行业的调整有一定联系;其二,相较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毕业生合适的岗位数较去年并没有明显增加。
“今年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国企崛起。”华师大施家仓老师指出,高校间交流发现,今年从用人单位“所有制”结构来判断,国有企业岗位增加明显,且并不集中于传统制造业、能源领域。华为、中兴等电子IT类增势明显。相较之下,外企的上升曲线平缓了些。
学生:寻找更多机会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学生对就业更加积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负责人坦言,过去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用人单位,或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所召开的宣讲会人不多。而这几周,类似宣讲会学生踊跃参加,希望多了解企业需求,把握更多机会。
“一直听到‘形势紧张’、‘找工作难’,很早就开始焦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小孙说,为保险起见,她甚至放弃学历优势,向几家不限是否应届、不限学历、不限专业的企业投了简历。
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小沈说,“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对于找工作,我很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心理准备。不管大形势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都会保持理性。”
“毕业生应聘,一定要对自我、对用人单位、对市场行情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说,这些同学之所以焦虑,还是因为对自我和企业认知不足。他建言,对就业情况,盲目乐观或焦虑都不适宜,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以长远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