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水果底下压着3000元钱!这种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情节就在考研复试前发生了,去拜访导师的考生希望为自己的复试做更“充分”的准备。
从3月底到4月初,省内各高校将全面进入考研复试阶段。目前,正在各大考研网站上转帖的“复试成功的四大细节”之一居然是“找对导师,送对礼物。”找对导师无可非议,送对礼物却让人心生疑窦:考研还要送“人情”吗?
抢一个面试机会
笔试成绩出来之后,投考经济学专业的陈晓明就不断地向师兄弟及同学等咨询是否要提前和老师联系,“能找的话就找,混个脸熟总没错。”很多人给他这样的意见,尤其是他父母。
“复试(面试)成绩现在占总成绩的30%-50%,听说每年都有笔试前两名、却在复试中被淘汰的。老师都说要挑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可面试时间这么短,陈晓明担心自己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就被看扁了。“如果提前找到老师聊聊,展示一下自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机会。”
不少学生和陈晓明抱同样的想法,尤其是外省的考生。湖南的小何就千里迢迢打“飞的”来浙江找导师了。“不是说老师会任人唯亲,但面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学生和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学生,谁都会选择一个熟悉一点的吧。”
然而也有找老师适得其反的。读工程力学专业的小张就告诫他的师弟们说,“有些老师课题多,又有行政职务在身,学生上门拜访反而让他们嫌烦。”这正是一些考生犹豫要不要上门的原因。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对陈晓明而言,除了要不要找老师,还有要不要带礼物去的问题。“空手去总不成样子,家里给我准备了一些土特产,还有刚上市的新茶。”
有学生将这个问题发到了网上论坛,征询大家的意见。“我知道有个师兄曾经给老师送了一袋水果,还在其中偷偷夹了3000元钱,结果老师让他第二天自己拿回去,弄得很尴尬。”网上有人这样回帖。
已经攻读文学硕士一年的徐欢怡说,她最近经常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想知道各位导师的喜好,就想办法找到研究生寝室,找到正在读研究生的同学咨询,比如某某导师会不会抽烟、喝酒,某某导师是否会接受礼物。”有一个学生甚至给徐欢怡也送了一对玉镯工艺品要她帮忙沟通。而她的寝室同学去年考研时就冲到杭州大厦给导师买了一个名牌包,价值2000多元。
“如果一定要送东西,礼物也不能太贵重。”这是小张给师弟们的建议。
“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通常在入学一年以后。可如果复试前找了老师,以后自然不好意思再挑别的老师。”于是小张的师兄妹们经常要跑两三个导师,比较一下各位老师的学识、研究方向,如果被一个老师拒绝了,就得赶紧再跑第二家。
导师亦为人情所累
“学生找导师是正常的,他们在选择专业和方向时当然应该先与老师沟通。”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这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
今年全国17所高校将开始推行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教授带学生有人数限制,并要自己出培养经费,“老师对学生的挑选会更严格,沟通就更重要了。”不过他认为选择在复试之前这样敏感的时间,不如选择在考研前更合适。
据了解,在欧美国家教授与学生在考前的沟通很正常。然而中国的人情社会有点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浙大教育学院博导周谷平就觉得与学生见面是件难事,“学生带着小礼物上门,你如果不收,学生会觉得你没有人情味;你如果收下,似乎就是答应会在选择时有所倾斜。这实在是很为难的事情。”相比之下,她更希望学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她联系,“这样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