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在一所普通二本院校修读会计专业,毕业后没有从事自己心仪的会计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刘东毅然辞职重新考研,终于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然而专业并非当初中意的会计专业,而是被调剂到毫不相干的物流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东再次面临就业,结果似乎很富戏剧性,他最终还是在一所高校从事最初的会计工作。
从刘东的就业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虽然经过两年的研究生专业学习,但他的会计专业技能并没有增长,甚至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还有些生疏。但经过两年的深造,他已经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蜕变成“211”和“985”院校研究生。这就意味着择业时他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从他的例子,我们或许还可以看出招工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的盲目性,很多时候他们关注的不是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而是学历。刘东现在这份工作当初的招聘条件就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试想一下,如果是两年前的刘东,他甚至都没有达到招工单位设立的准入门槛,更别提从事这份工作。而招工单位一味地调高门槛,致使本科生就业难,也间接导致了另一种现象———考研大军人数壮大。
就拿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攀升至180万人左右,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增大、招工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是大学生纷纷考研的重要原因。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做任何规划和打算,就选择盲目考研。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布的调查结果,34%的考生称考研理由是“就业前景好”,位居第一;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学”,占29%,“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占9%。
大学生继续深造固然是好事,但是盲目深造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大跃进,不仅会造成研究生整体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会造成研究生未来就业难上就难。中国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最致命的一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灌输,轻视实验和实践。如果大学生参加几年工作,有几年社会经验之后再读研深造,这样的人才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社会经验,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然而具体到每一名毕业生,是择业,还是进一步深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面临这种抉择时,大家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