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学子今考研 硕士就业率低导致人数急降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网 作者: 时间:2008-10-16 12:41:48
  •     核心提示: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刘奕湛)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今年首次出现全国范围大幅下滑,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比去年的128.2万减少8.2万人。据了解,2001年全国考研人数仅为46万,2002增长16.3万人,涨幅达35.6%。到2004年已经增长到94.5万人。2005年是考研人数增长最多的一年,净增22.7万人,使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117万。之后,2006年报考人数又快速增长到127.5万人(见上从去年开始,研究生报考出现降温迹象。2007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28.2万,仅比2006年增加7000人。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的人数则在去年首次出现下降。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2.16万人,比2006年减少近6000人。今年,再次减少7000人,考研人数降为21.4万。今年各省市考研人数的普遍下降,导致全国报考人数大幅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另外,从去年开始部分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尤其是收费制度的改革,也让一些学生放弃了考研的选择。

  教各省市教育厅近期陆续公布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统计资料,结果出乎众人意料,许多省市首次出现硕士生初次就业率低于大学本科生的情况。据近日的《京华时报》载,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届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仅为66.66%。
  
  研究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客观地说,研究生就业难是对文凭崇拜的一种颠覆,也是对长期以来非常态用人选才制度的修正,是件好事情。但是这种颠覆和修正还是来得太快、太迅猛了些。因为就在去年这个时候,一条“广东省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的新闻曾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一年之后,广东的“首次效应”已经在全国范围“遍地开花”,不仅媒体不大惊小怪,公众也似乎迅速接受了这一事实。
  
  学历崇拜的背后是学历歧视?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随着大学扩招和就业难问题冲击,大学生已由“天之骄子”成为社会“过剩品”,在公众中的形象迅速“跌至20年的最低点”。更强的例证来自研究生。就目前情况看,毋庸讳言,研究生一族也“正式”进入就业弱势和“过剩品”行列。——没有良好的就业显然没有良好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所以,笔者担心,也许不久的将来,研究生们的公众形象指数并不比大学生好到哪里。
  
  与此同时,就业颓市对研究生本身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利益受损者的研究生虽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沉默并不是积极应对,相反负面效应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目标与现实的错轨,让1/3以上的在读研究生对读研“后悔”,“后悔”一词充分映照出目前部分研究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热情。同时,迫于工作和生存压力,研究生读研期间忙于实习、培训、考证、考公务员、找工作等,科研时间难以保证,培养质明显下降。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作为知识精英的研究生“倒台”的负面效应,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从长远看,研究生就业颓市引发的知识贬值挫伤的不仅是研究生,更是国家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