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一入学就为就业焦虑
另外,“围城效应”在研究生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说实话,我从一上研究生就在为自己的就业前途而焦虑,看着自己本科时候的同学,都在职场上有了起色,我只能干着急,真不知道自己毕业的时候会面临什么局面。”青岛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小琳向记者描述了她平时的研究生生活:专业课很少,一周见不到导师几面,上课之余就是在宿舍上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我们都戏言法学研究生就是上了一个司考补习班,拿出三年的时间去考司考,等过了司法考试后,大家就开始忙实习、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现在都有些后悔,当初不该考研。”
研究生的就业焦虑更多来自研究生就业行情的看跌。“现在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我刚考上研究生的时候,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但现实却让我不得不降低求职预期。”青科大高分子学院研三学生张莉说 ,以往他们学院的研究生就业工资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她原本的工资预期是一个月3000多元,但现在张莉和云南的一个公司签约,一个月就2000多元。“我们学院有40多个毕业生,现在已经签了十来个,工资大约都是每月2000元,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相比,技术性较强的工科研究生还算是好就业了。” 本版撰文/记者 单俊楠(署名除外)
■业界评说 扩招利弊PK
利
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现在不仅是中国就业难,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就业危机,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研究生大扩招是一个解决就业问题的特殊手段,我认为是利大于弊。这种以学待业的方法,把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学校里深造,可以改善目前的就业结构,而且对于今年的毕业生来说,三年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过渡期。”青大就业办主任解涛认为,今年的毕业生在经历了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择业观念应该会更加务实,研究生应该打破过去的观念束缚,把自己当成一个受过较高教育的普通劳动者。
接轨国外培养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副院长朱建国认为,本次国家扩招5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个目的是应对现有的就业问题,另一个目的就是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因为我国现在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学术性硕士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硕士生规模过小,由于培养目标单一,也就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所以借鉴欧美的研究式教育经验,扩大专业学位招生,可谓是我国研究式教育结构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英国的硕士分为授课式硕士和研究式硕士两种。授课式硕士就是中国的专业硕士,是英国硕士教育的主体。而研究式硕士通常在申请时就有明确的研究课题,直接从事于研究工作。”据楷博海大硕士预科班负责人赵霞介绍,授课式研究生通常会表现出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有助提高国民素质
对于本次研究生扩招,不少人担心这会使研究生教育模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从而使文凭贬值,对此,青科大研究生处处长王永岩认为:“全国今年扩招5% 的研究生,并另外增加5万名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看似总数很大,但如果分配到各个省和各个学校,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且读研究生的人多了,也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王永岩告诉记者,扩招肯定能够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差距 ,从以上意义上看,明显利大于弊。
弊
给日后埋下隐患
扩招范围从大学本科扩大到了研究生,这是否会使就业压力在高校内不断堆积呢?“研究生扩招,就是把大学校园当成了当前就业压力下的一个缓冲区,扩招以后的研究生扎堆毕业,就业出口可能会比较窄。”青科大传播与动漫学院的晁永强老师认为,与培养本科生相比,培养一个研究生,国家和个人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费,如果不好就业,去低层次的就业岗位工作,那么对国家和个人,造成的损失会更大,所以不能为了扩招而去扩招。
现有导师难完成任务
“研究生扩招,问题关键不在于高校扩招多少人,而在于扩招以后,高校培养出的研究生是否能与市场需求相吻合。”青理工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杜方认为。
“尽管国家希望通过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让研究生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但现实却是中国大学的多数导师还是认为读研就应该静下心来去搞学术,就业应该是毕业以后去想的事情。导师如果用培养学术性硕士的思维 ,去培养专业硕士生,效果肯定会打上折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职务的驻青高校研招部门负责人担忧地说,大学导师精力有限,要求他们既去培养学术性研究生,又去培养专业研究生,恐怕很难完成任务。
教育资源跟不上步伐
“从高校角度来讲,扩招并不代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必须在扩招的同时,至少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因此下降。”青科大高分子学院辅导员李鲲鹏说,如果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很容易导致研究生文凭的贬值。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副院长朱建国也建议在进行研究生扩招的时候,应当将高校导师资源是否充足,专业教学设备与设施是否齐备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地进行扩招。
“我担心在研究生扩招后,教育质量下降。”青大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四生王昕没在国内考研,正在申请到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