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消除“黑名单”关键在改革研招制度

来源:中国研招信息网www.eduyz.net 作者: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4-06 10:10:13
  •     核心提示:


  最近微博上一条消息很火,该微博称,上海社科院的一位领导说,该院把三个学校的本科生列入考研黑名单,分数再高也不能收。问他为啥,他说:以前招研究生吃了很多亏,这三所学校很多学生是大一就准备考研,除了熟知考研那几本书,招进来发现其他方面一问三不知。(深圳晶报3月29日)

  考研黑名单,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几年之前,就曾出现这个概念,说的是一些研招单位,将某些考研“基地”高校,列进“黑名单”,在面试考查中,对这些高校入围面试的学生另眼相看。

  这种“黑名单”,对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大学可以以某个学生在面试中表现不佳,结合笔试成绩不录取,却不能对某个学生贴上标签,进而以面试不佳的理由,把其排除在最终录取名单之外——前者是十分正常的面试考查,后者则是明显的学历歧视。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大学,是不应该列出所谓的考研“黑名单”的,因为对入围考生,总会有面试,面试中按照标准进行考查,完全可发现考生是否符合学校的需要。而面试“黑名单”的出笼,可能出于另外一种原因,即学校按照正常的方式进行面试,结果是来自某些学校的考生一直表现不佳,因此,给该校留下这所学校考生都不行的印象,或者这所大学对所有学生进行过跟踪调查,发现来自某几所学校的学生学术能力存在很大的欠缺。于是,在招生中就要求面试老师对这些学校的学生“特别关照”。

  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也有。比如,有的大学就会跟踪调查海外留学生的求学表现,然后根据其表现,改变招生战略。如果亚洲学生表现佳,就会增加亚洲留学生规模,反之则可能减少。

  但国外大学的这种做法,没有被称为列“黑名单”。其背后的原因是,国外高校采取的招生方式,与我国大学不同。总体来说,国外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接受哪些大学学生的申请、招收怎样标准的学生,学校自己说了算。而我国的研究生招生,目前还是采取国家统一考试结合学校自主录取的方式。而且,由于复试名额一般规定为招生人数的1∶1.2,所以,高校的自主招生空间其实很有限。结果就是,一些会考试的学生以考研高分进入复试,可并没有高校所要求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学校却不得不接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是会对通过笔试线,由研招制度“硬塞”进来的学生,并不情愿地录取的。

  遭到另眼相看的学生显然也十分委屈,而且,这也是对他们努力奋斗考研的打击。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同样是研招制度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所在高校之所以成为“考研基地”,主要在于我国的研招制度,让这些学校把考研作为办学的目标,以考研成功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指标,把整个大学四年级的教学,变为针对考研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之下,他们除了有考试的能力与技巧,可获得高分之外,确实没有接受学术训练。录取这些学生,研招单位不乐意;不录取这些学生,又对这些学生不公平,他们考不上研,连就业也困难。
 
  可以说,考研“基地”和考研“黑名单”是当前研招制度的两个畸形产物。要消除考研“基地”和“黑名单”,关键在于改革研招制度。不然,在现有研招制度之下,研招单位很难找到自己中意的学生,而就是研招单位明显不欢迎来自考研“基地”的学生,也无法改变考研“基地”继续按照应试思维来组织大学四年的教育。
  《中国科学报》 (2012-04-04 B1 大学周刊)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