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七月,我想看到这篇帖子的同学应该大多都已经决定好目标院校了。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点经历写下来,希望能对2012的考生有些许帮助。
不知道2012年选择考管院的考生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很多是本科专业和经管不靠边的同学,但如果下定决心选择了,就尽量坚持下去,也许管院并没有想象的好,但我相信它还是一直值得为之努力地方。
在决定考研之初,目标并不是华科管院。高考时一心想去北京,但经过四年之后对北京的向往不再强烈,如果继续读本专业的话可能会选择保研来华科,或者考研冲一下清华。自负的人总会很矛盾,以为有足够实力,但实际上选择清北甚至其他的经管强校的时候,除了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外,更需要足够强大的压力承受能力,甚至一些些好的运气。
每个人都有选择华科的理由,也有选择管院的理由。很直白地说,在选择管院还是经院时,是出于对自己专业的不自信,管院的专业课要求相对低一些,就这么简单。但相应的,复试淘汰率会高一点(只是直观感觉,整体可能差不多,大家可以看一下论坛里的信息)。
好了,报一下成绩,初试成绩为400+,各科比较平均,专业课120+。
说一下自己每科的复习经过。
数学三:
开始准备考研是2010年3月,本科文科专业,数学从头开始学。虽然数三难度不大,但的确是我花时间最多的一门。正巧今年题目简单,管院有考满分的同学(强烈羡慕~~~),估计明年难度会提升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努力把握好这一门能够提升优势的科目。
应该是在3月前的那个寒假,把高数的教材粗略看了一下,然后基本忘光,之后3月-4月是把高数、线代和概率的教材都过了一遍,没有做课后习题(这里建议没有学过数学或者基础不太好的同学选做一些题目,单双号选做就可以了)。5月-6月中旬开始“做”《复习全书》,当时基础很不好,基本也就是看过去的,但进度快会给人一种优越感吧,如果开始做全书的时间比较晚那么就要一遍做到别人两遍三遍的效果。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划横线,不会做的题目做标记,先看过,下一轮再来做。每天大概花了5个小时做数学(上午3小时,下午或晚上2小时),学校的课一般都去上了,不过也是自己在下面做题目……
6月底准备期末考试,考研复习中断半个月,7月到8月上旬在实习,天气也很热,所以只是每天晚上回来看书,期间做完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和660题。后来实践证明,全书的线代部分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二者选一就够了,做两遍。
8月下旬回家逍遥了十几天,状态和效率都很低,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去学校自习,克服一下困难和懒惰情绪。8月底回学校开始做第二遍全书,这次就是真的动笔一个个题目做,很艰难,有时候一整天只能做50多页,但我总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学过数学,更应该把数学考好。做数学的时间集中在每天上午,一般八点半或者九点开始到中午吃饭,一般上午完不成计划的任务,晚上还需要拿出两个小时来继续。随后就是全书、讲义、660题的第二遍。
10月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照时间做,最开始100分的题目只能做到七八十分,而且因为很多题目在之前的辅导教材都出现过,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同时,再次阅读教材,做了一本陈文灯的《高等数学辅导》,线代的课后习题没有做,概率就做了买的旧书上,别人老师点出的作业题。11月-12月依然是各种做题,包括真题的第二遍,400题第二遍(第一遍忘记什么时候做的了,应该是九月,也是乱做,会的不会的,总之很受打击,也随便做过看过准备等第二遍再透彻搞懂)和陈文灯的15套(比较一般,但有的题目不错)和合工大最后五套(这个题目比较新,值得做,大家可以到时候关注论坛上同学的分享)。
在复习数学期间,我准备了一个大开本的笔记本,把以上做过的基本辅导书里的错题,典型题,常用结论抄下来,特别还有教材里高数的定理证明,线代的定理和一些关系的推导,概率的定理。笔记大概有20多页,最后一月份的时候就是把这份笔记看一下再每天一套真题练手。
总之数学就是多做,多想,再多做,不会的多做几遍,做错算错的一定要自己动手做对。如果是理工科跨考管院的话,数学上面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而且老师很喜欢理工的学生。
英语:
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自我感觉英语虽然时间花了,但提高不明显,在今年很容易的情况下只有70+。5月先做了一下传说中变态的2009年英语真题,觉得还能有个及格分,然后每天上午花一个小时背红宝书便携版,下午两篇张剑的150篇(上),买的旧书,大概选着做了三分之二。英语的复习经过就是每天早上一个小时,下午午休以后两个小时,真题就是黄宝书了,再就是张剑的150,可以从中积累一些句子用来写作文,比较有深度,而且大多是原文所以用词也很地道。到后期单词背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背作文或者自己积累的句子了,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都可以,不但可以熟悉阅读的一些表达方式也可以使自己的作文避免和别人雷同。
政治:
政治就是反复读红宝书,单选多选大部分都是书上的原话。我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一个月过一遍,三遍,每天晚饭后的两个小时。12月的时候在早上加一个小时,和英语轮着。
习题书做过序列二,小题狂做,但都不太好。所以政治主要都是靠这几遍看的教材。在论坛上下载过的一些背诵资料和模拟题反倒感觉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些错误,所以大家有时间还是要熟读教材最好,最后也就是肖和任的预测题。记得当时考政治前一天,我拿着红宝书把自己划出来的要点全部读过一遍,所以这次的政治大题基本都答到了,只扣了6分。当然政治这个东西,也许不看不背也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所以适当就好,不必要花过多时间。
专业课管理经济学:
专业课的复习和其他科目也差不多。5月开始把指定的教材《管理经济学》阅读一遍,6月看了一遍莫里斯的《管理经济学》很大一本,但感觉作用不大,所以大家还是好好读通指定的教材。八月底回学校的以后,开始看《管理经济学》第二遍,做了一份笔记出来。另外一本很大的哈伯德的《经济学》读一遍,也都是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把《管理经济学》里没有涉及到的有关劳动力和国际贸易等内容最好也提炼出来补充在笔记上。这些工作在十月前应该要做好。
参考书只用过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微观)》,做了两三遍吧,管理经济学原来今年的考题有选择题,而且很多和绿皮书上近似甚至原题,所以很有参考价值,但今年的题型全部变为大题,更灵活一些,所以要求同学对知识的整体掌握要好,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按要求进行一些分析。
大家答题的时候注意把相关的图表正确画上去,再加以详细说明,各种情况要分清楚,写得有条理。如果题目没有思路,就把你知道的相关的理论写上去,包括定义、特点、变化过程、影响、对策等等,这些在做笔记的时候自己需要有意识地写在一起,以指定教材上的观点为主,再综合参考其他的辅导书作为补充要求,这样在背诵笔记之后能够在考试时顺利地把相关内容答上,有主有次,而且比较全面。
管理经济学的真题和答案好像论坛里都有,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不是很多,跨专业的同学如果是想通过考试是没有困难的,但要拿高分还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我分数也不高,而且在考试的时候看到客观选择题没有了,全是大题时一下慌了阵脚,瞬间有想弃考的冲动,但想想自己坚持了这么久,就算不会做,也要把这张考卷写满,考完一直最担心专业课成绩,算来算去只有六七十分的把握,但出来的成绩却有120+,我想就是因为我即使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尽量把自己知道的,认为相关的理论写上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