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 日,重庆南岸区某大学,自习教室里学生用写着“此座有人”的纸条占位。该校考研自习室座位向来紧张,个别同学却打起了早起“抢”座收钱的歪主意,每天往桌上放一堆书,就算占了位置,还叫价10元兜售。某学生在半个月里就赚了200元。(4月6日 重庆商报)
乍看这篇报道,第一印象是该学生真是“缺德”,有违了大学生这个“荣誉头衔”,至于素质这个词还真不好意思跟他挂钩。然而,仔细一想,高校自由自习室可谓多多,为什么一个考研的座位却让学生打起了歪主意,而一些学生宁可花费钱财也要买一座位呢?
其实,该校有学生“抢”座收钱是很自然的事情,对大学生来说是见怪不怪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说白了,这是社会现实的逼迫所致。大学生宁可花钱也要买一座位实在是迫不得已,只因如今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为求得“生前身后名”,唯有拿考研来赌自己未来的命运。
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而不断加大。据教育部统计,“十五”期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每年有三成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地找到工作。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同时,中国每年劳动力需求缺口却相对稳定,对毕业生有效需求的增长却又相对滞后。在如此的情形之下,高校毕业生不得已只得另寻出路,考研即是残酷现实逼迫出来的流行名词。而早已形成的考研一族已是高校中一个庞大的群体,看看那些红红火火的考研辅导班就可知晓。
大学生之所以“钟情”于考研,除了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这个因素之外,在就业市场上,因为研究生群体不受户口限制,素质相对提高,从而直接抬高了用人单位的接受门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无形中给高校毕业生增加了就业压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毕业生因就业压力增大而考研,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又会给在校的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压力俱增的高校学生自然对考研更加“钟情”,二者循环往复,才有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才有了“抢”座收钱之举。
“抢”座收钱只不过是高校就业现状的一个缩影而已,它背后隐喻的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就是这一点,让高校学生对现实的选择不得不“复制”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尽管机会很少,但比起工作难找还有一丝光明和希望。(张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