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考生选择理想的院校及专业,主题为“高校科研实力与考生择校”的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系列校园活动于9月13日在郑大新校区举行。9月20日和27日,在南京和成都还有两场现场咨询会。
咨询现场:热情高涨
9月13日上午,郑大新校区图书馆前的广场人头攒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等近百家高校在这里设置咨询台,接受学生咨询。活动还未开始,厦门大学咨询区外已有很多学生排队等候。前来咨询的,除了郑州各高校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专门从外地赶来。咨询会接近尾声时,还有部分学生赶来。
很多人就关心的问题向高校招生负责人询问。内容从录取分数线、录取比例、复试线及所占比例,到专业报考情况、导师和就业方向等。
报考特点:人数下降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比2007年的128.2万减少8.2万,这是从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有分析认为,研究生报考降温与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有直接关系,考生开始理性选择是否考研。另外,去年开始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尤其是公费制度的改革,让一些学生放弃了考研的选择。
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总经理任蕾说:“首先,在就业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应该更理性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其次,从2007年起,教育部将教育学、心理学、西医综合和农学门类定为全国统考。这说明统考专业课的初试将更加侧重考察学科基本素质。专业课考察的深度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广度提高了。另外,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后,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可能拿到更多的奖助学金。”
报考志向:冷热不均
在现场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不同院校的“青睐”程度不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传统名校最受欢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咨询台周围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而有的学校咨询台前则“门可罗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招生老师认为郑州的考生对学校了解还不够,往年报考人数不多,“可能是宣传不到位吧,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意见:理性选择
杨军伟是郑大化学系的学生,他在一个咨询台前仔细询问了该校招生情况后,原本就打算报考该校的他更坚定了决心:“就报考这个学校的化工学院,导师情况可以通过学长了解。”至于就业,他说,最好是环境好些、待遇高些。
东南大学负责招生的李老师建议,备考者先不要过多关注学校如何划线、淘汰率是多少,不要老想着被淘汰的几率,要树立信心,专心备考,最后的成绩才是关键。
中国矿业大学的丁老师则认为,考生还是存在盲目选择的情况。“其实不管是哪个学校和专业,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研究生要求和培养的是创新能力。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有各种心态,有想找个好工作的,有想延缓就业的,真正想搞科研的只占少数。还有就是,冷门专业不一定不好就业,相反有的专业社会需求很大。报考前定位好自己,有特色的好专业才是最重要的。”
任蕾说,报考者不要凭感觉,目的要明确,考研是应以就业为主导。她建议考生找准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