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采取多种途径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通过配置招生资源、深化招生宣传、完善奖助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配置招生资源,优化招生方案。研究生招生,学校实行统筹学校资源、责任分解的办法。学校根据导师的科研任务、科研经费和指导能力来确定导师的招生数量,重点支持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985工程”创新项目、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为导向,跨学科招收推免生。有序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适当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重点支持理科类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招生规模。
——开展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学校以招收免试生为切入点,结合“985工程”、“211工程”建设进程,成立了由研究生院领导、院系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招生宣传小组,赴西北、西南、华中、东北、东南、华东等地区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同时不断加强与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交流,在分享各高校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取到了优秀的生源。在学校2008年录取的推免生中,有不少来自国家重点学科的基地班或所在高校的试点班。这都为学校研究生高质量的培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奖助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学校为本科基础课程设置助教岗位,为辅导员设置助管岗位,拓展助教、助管类型,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2008-2009学年学校共有1350位研究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这在使参与研究生获得资助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对2008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年奖学金资助额度做出调整,由第一年70%增加到100%的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享受奖学金。以研究生的专业思想形成、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学习、科研成果等为标准对研究生年度学业进行考评,并以此为基础对奖学金实行动态管理,鼓励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激发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学校考虑少数专业的培养特点逐步改善人才培养方案,把部分院系“2+3”的硕博培养方案转为试行的“1+4”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硕博选拔工作。学校出台师范硕士生的“4+1+2”培养模式,参与面试的本科生通过面试后将以“准员工”的身份与中学签订就业协议在中学工作一年,之后回学校修读两年的硕士课程,其中硕士课程及论文的修读在大学和中学共同完成,从而不断提高师范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依托项目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承办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资助的创新项目。2008年承办全国研究生(教育学)暑期学校,并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进行讲学。筹备和承办全国首届(河口海岸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全国河口海岸学领域博士研究生搭建交流平台。学校积极申报上海市教育创新项目,组织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专项基金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其中市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最终立项20余项并获得资助60余万元。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以科研课题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导师遴选机制、新增博士生导师岗前培训制度等,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2008年,学校进一步明确导师遴选的标准和条件,注重对导师学术水平的考察,将科研任务是否充足、研究经费是否充裕作为导师遴选的重要指标。导师必须依据自身科研的需要申请招生计划,依托科研经费为研究生提供一定的资助,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中的作用。学校要求导师应注重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紧密结合,努力营造研究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培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