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青岛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夏东伟心情不错——在前不久教育部对专业硕士点的审批中,青岛大学拿到了5个,加上原来的6个,在现有19种专业学位中,青大数量已经过半。而且在今年,青大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又增加了280人。
青大的现状只是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开始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国新增的5万名专业硕士招生计划中,青岛各高校占据近1500个名额。
一比一:研究生教育结构性变化 “根据教育部安排,‘十二五’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力争达到1∶1,而现在专业学位培养人数仅占整个硕士学位培养人数10%。”夏东伟告诉记者,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实现超常规发展。
在海大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曹志敏看来,数量增长的背后,是研究生培养思路的转变。“我国2009年专业学位面向应届生招生,标志着专业学位教育将从满足在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向高层次人次培养转变。”曹志敏认为,中国研究生教育过去主要为教学、科研岗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当前社会更需要的则是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必须改变。
“通过一定的增量,促进完成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促进研究生存量的结构优化。”曹志敏说,现在就是重新定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实出发,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55%以上。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64%。”夏东伟说,从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
实用型:高校面临新挑战 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现有单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目标将有所改变。曹志敏说,海大已经做好“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两者兼顾的分类培养模式的准备。对于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曹志敏将其称为“以案例学习和社会实践全面结合”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那么,“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区别是什么呢?曹志敏认为,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论文要求都不相同。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前者要求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夏东伟说的更为具体。“教育硕士,当他毕业的时候,不仅要有学位、学历证书,还要有教师资格证,具备上台讲课的能力。再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生毕业条件是其临床手术能力达到要求,论文可能就是病例分析及对策。”夏东伟认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真正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但要真正做到培养出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这无疑对高校的现状提出了挑战。2008年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省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高层次指导教师不足;对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研究不够,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是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夏东伟说,上个世纪末中国大学扩招引起了诸多争论,如今的研究生扩招,怎样不把“好事”办成“坏事”,不降低教学质量,也许是高校下一步更该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