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苏州大学医学博士赵耀东作为唯一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据悉,该奖自1981年首次颁发以来,获奖者仅有40人,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而苏州大学“人脑胶质瘤研究团队”的博士成员,却先后三度登上领奖台。这是该校以创新型团队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丰厚成果之一。
近年来,苏州大学的发展模式逐步由规模扩大型转向内涵强校型,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该校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团队的打造、校内外合作的开拓为抓手,着力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往往与一个学校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苏州大学整合、集聚优质资源,打造了包括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并通过创新平台争取到了更多的国家级创新项目。仅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例,2009年度该校获资助87项,较上年增长33.8%;获资助总经费达2751万元,较上年增长53.6%。这些高水平项目均有研究生们参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相应也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良好态势。
苏大在创新团队的建设方面也频出大手笔。以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多个创新团队在科研经费、设备费等方面已获得近2亿元的投入。所有先进的科研设备,研究生们在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都可以自由使用,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动手能力,也有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海内外高水平人才会聚成优秀团队,带来了与国际接轨的育才理念和前沿科技,使研究生的视野大大得以拓宽;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带动了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养成。
苏州大学在高水平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面,不仅重视校内小环境的“好水精养”,也同样重视校外大环境的“深水放养”,让市场的风浪熔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该校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小红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她师从二代身份证视读防伪技术发明人陈林森博导,2006年作为项目组副组长负责实施科技部“863”极端制造专题项目,开发的用于手机按键背光的导光膜,已在联想等手机中得到批量应用。2007年周小红参与创办了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一年内实现销售160万元,还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产业项目资助,其创业计划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竞赛特等奖。
为了使更多的校园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成熟,苏州大学于2007年12月启动建设大学科技园。目前,各级政府已注入资金4800万元,在孵企业73家,毕业企业19家。入驻企业中,90%以上人员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008年,园内企业实现销售1.1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00多万元。园区企业累计承担国家“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30多项,获得各类项目资助经费6300多万元。
苏州大学还出台了鼓励学生到科技园创新创业的有关文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收入归学生个人所有、提供孵化及创业基金等经费支持。该校对教师的创业也在股份奖励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优惠,师生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该校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与学校有人才科技关联的企业占60%以上,其中很多项目都有苏大研究生直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