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报名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但录取率却在下降,竞争的激烈甚至要超过求职的难度。过去的两年内,有部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出现了低于本科生就业率的情况。
研究生是怎么备考的?就业形势怎么样?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惜代价去考研?记者近日采访高校专家和几位经历过考研的学生一一为你解答。
为了前程,花血本考研
10日晚17:20,海南大学材料专业的阿雄从海大2号教学楼走出来。为了庆祝研究生考试结束,阿雄给研友小李打了一通电话:“18时在北门附近的一家火锅店集合,喝上几口”。
从去年5月中旬开始到今年1月7日,阿雄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在食堂匆匆吃完晚饭,就直奔自习室,逐个践行着本子列好的备考复习计划。
吃饭拿着书,睡觉前头脑还在默念数学公式。阿雄说,备考那段时间,为了能够专心看书,在校外租了房子,花2600多元参加了3个考研培训班,每天晚上12点睡觉前,还要翻几下刚看过的资料,回顾一天下来的收获。海师大一名大四学生说,通宵看书,上培训班,买资料,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算也算不过来。
考研,考还是不考?每位考生的心理必定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如果考研就不能分心找工作,但万一没考上,找工作的黄金时间过去了,工作就更不好找了。11月份有一个知名企业录用了阿雄,但一想到美丽的校园,名校、高学历产生的优越感,他还是拒绝了。阿雄在日记本上写着:“考研是为了更好就业,一定要坚持下去!”
镀金3年,就业依旧很难 虽然今年经济有所好转,但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读研可以避开敏感时期,缓解就业压力。“一考完研究生考试,不少学生就来参加管理、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技能,为以后就业增加砝码。”海大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敖琴说,为了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研究生求职时不得不降低薪酬期望,“皇帝女儿也愁嫁”。
在海大近期举行的一场大学生招聘会上,某高校招聘老师,虽然要求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还是吸引了近百名研究生报名。一位“985”重点高校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只提出了3000元左右的期望月薪。但他同时表示,刚开始时薪水低一点没关系,更看重的是职业发展空间。
为谋职自降身价,但有些用人单位却青睐本科生,对研究生似乎不买账。很多在读研究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原以为“镀了一层金”工作就好找一些,没想到有些研究生找工作还不如本科生,3年时间错过了太多宝贵的机会。海南大学法学院研二学生姚俊说:“现在研究生找工作都不容易了,前两年硕士大家争着要,现在很多名企都只要博士学历的了。”
择业观念,研究生要调整 “因为研究生具有本科生没有的知识储备和成熟稳重,用人单位还是会更青睐学历更高的人。”18日,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光明教授认为,虽然研究生总体就业率比本科生要好,但研究生就业难也是事实。他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研究生对工作要求过于苛刻,薪酬职业发展前景期望过高。市场机制调节人才供需的变化,人才需求跟社会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就业环境差,人才过剩,薪酬自然降低。为获得工作,求职者也只有降低薪酬期望。
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研究生“唯大城市”的就业观念。毕光明说,中小城市提供的收入、就业机会、发展的空间不及大城市,小城市很难留住研究生。但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竞争压力大,还不容易出头。“此外,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学校研究生教育带有滞后性,可塑性方面比较弱,在人生观、就业观方面指导不够等,是造成就业难的第三个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毕光明认为,高校、社会和个人三方建立联动机制,高校要转变“只管在校园不理出校门” 等落后的研究生培养观念。“高校要了解就业市场,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性培养,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找准定位,研究生就业就不成难事了。”(见习记者:黄宇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