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研究生教育 激发科研活力

来源:中国研招信息网www.eduyz.net 作者:大众日报 时间:2011-07-31 13:29:43
  •     核心提示:
    作为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学位,研究生本身代表了高层次的学术理论水平,理应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研究生,不仅要求他们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应培养其理论应用于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十一五”之初,我省制定启动了“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五年来成绩如何?
    
    硕士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
    
    任何改革创新的实施都需要明确的改革目标引领航向,都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为之保驾护航。计划实施之初,我省便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即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先后配套出台了16项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同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也制定完善了相关的制度、政策和实施办法。由此,一套完备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
    
    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我省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制度创新,激发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活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的研究与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五年里共审核批准研究生教育创新立项项目724项(其中自筹经费223项),覆盖了全省3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包括哈工大威海分校)。各培养单位结合省级项目立项,进行了校级项目立项研究工作。
    
    根据社会实际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和学科结构。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五年间,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覆盖了全部研究生培养高校,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在职)已占到硕士研究生的31.8%,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已占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10.74%。同时,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还被教育部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国试点单位。
    
    奖惩结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一五”之初,为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活力,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置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与优秀学位论文奖相辉映,每年评选一次,对我省研究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五年来,共评选奖励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21篇、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373篇;评选奖励5届省研究生创新科技成果498项,其中一等奖46项、二等奖149项、三等奖303项。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支持研究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比如,山东大学今年首次推出“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计划,鼓励和支持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研究生新生从事科研创新研究。除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外,我省对优秀指导教师也建立了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研究生导师积极投身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计划。
    
    在激励创新、评选奖励优秀学位论文和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我省还制定了《山东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实施办法》,以保障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在全国率先进行网上“晒”研究生论文,通过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学位授予质量的严格管理,对于进一步净化学术风气,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创新培养模式调动科研活力
    
    为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我省还通过机制建设搭建起了多种创新教育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学术交流方面,五年来,我省结合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委托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组织举办了全省性的研究生学术论坛11期。山东大学等校还承担了多期全国博士论坛及暑期学校。在“齐鲁学术论坛”的带动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举办了多期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采用了创新交流、成果展示、学术沙龙、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成果与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这样的创新洗礼,颇受广大研究生欢迎。
    
    为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平台,2009至2010年,我省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合作单位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批准设置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7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为研究生培养开拓了一种新思路,在利用高校现有软硬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的多导师合作培养模式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这无论对于学校、学生还是企业乃至社会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