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果考题泄露,存在事先获得考题却未被查出的学生,就将影响到考试的录取结果。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少数考生,因作弊学生的存在,未能进复试分数线,失去被面试的机会;二是少部分作弊学生,“顺利”进入复试线,获得面试机会。
对于前者,由于复试分数线已定,这少部分可能受影响学生,将很难再获复试机会。网上有一种建议,即降低复试分数线,以给这些学生机会,但这种操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便降低一分,增加的面试人数也会不少,而且,降分之后,也可能导致作弊但未达复试线的学生由此获得机会。
泄题事件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严格、认真地做好面试复查,防止作弊者被录取,是最关键的弥补措施。如果作弊者无一漏网,最终录取的学生都是凭真本事,那么,这次考研录取还可以给考生一个交代。
而做好复试考核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各研招单位是否高度重视复试考核?眼下,教育部已经发布公告,对研招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如果研招单位能严格执行,那么,可以通过复试环节,再结合此前掌握的一些证据,进一步甄别涉嫌作弊者。但问题是,如果有的研招单位(包括具体专业),上线人数本就不够(尤其是专业硕士),意即上线即可录取,研招单位还会严格复试吗?
其二,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甄别?对英语科目泄题受益者进行复查,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在面试中增加英语测试环节,包括笔试和口试。其中,对于已经列出的重点测试对象,更有必要加大复查力度,通过反复认真地考察,让参与泄题者现出原形。这一过程,需要研招单位认真组织测试,同时委派有经验的教师,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展开复查。
其三,怎样处理甄别作弊与正常面试考核的关系?在面试复查中,甄别作弊者,本是一件很有风险,且面临争议的事。道理很简单,由于考研是按照笔试和面试成绩综合录取,笔试分数很高,但面试表现不佳者,最终不被录取,是很正常的。这就给甄别作弊带来难度,难道复试考察不佳者,就有作弊嫌疑吗?这种逻辑,还会让复试的公正性遭遇质疑,那些笔试分数较高者,如果通过面试被落榜,本人会质疑学校是否故意压低其分数,而社会也会质疑高分落榜者,有作弊嫌疑。
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需要复试环节做到公开、公正。近年来,针对考研复试,社会舆论多有质疑,认为其间存在猫腻、潜规则。而之所以存在这种质疑,主要原因在于笔试相对来说有刚性的分数为依据,而复试的标准并不清晰、复试的结果并不公开。在笔试面临作弊质疑的情况下,如果复试依旧按照以前的模式,必定遭遇更多的质疑。为此,教育部门和研招机构要做到复试透明、公开,比如公开复试的具体评分标准,公布每个考生的评分结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会减少社会的质疑,做好本次复试考核工作,更为启动考研复试改革,提高面试的公信力,做出了探索,也将推进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推进,社会舆论最担心的就是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公平和公正问题,但遗憾的是,高校一直未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由于大学受行政化影响,招生没有独立的招生委员会确定招生标准,并监督实行;自主招生的面试情况不公开,自主招生公示的考生信息极为有限,导致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并没有确立。
如此看来,如果教育部门对这次考研泄题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加大高校面试考核的透明度,提高其科学性、公正性,并从中总结出好的办法,在未来的考试招生中推广,将会“变危为机”。反过来,如果研招单位并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不公开、不透明,结果也不是不明不白,就可能陷入更深的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