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全自费:学生受激励 院校忧失衡

来源:中国研招信息网www.eduyz.net 作者:yzw 时间:2013-03-01 12:44:15
  •     核心提示:
 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公费”时代即将结束。

  双轨制乱象结束

  对于刚刚参加完考研大战的学子以及“备战”的学子来讲,读研的性价比发生变化,是否要读研值得重新考虑。对于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构来讲,这一改革势必带来研究生培养一系列的变化。

  “这一改革实际解决了双轨制的问题。”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郝洪涛说。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计划内和计划外,也就是俗称的公费生和自费生;一种是学术型和专业型,分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和就业为导向。

  “这两种分法又互相交叉,导致许多管理难题。比如学生的医疗,计划内公费生是公费医疗,自费生上当地医疗保险,北京市医疗保险不针对个人,要学校统一办理。医疗保险规定研究生一年级不给报销,医疗费用1000元以下也不报销。研究生这个阶段实际上用到医疗报销的人非常少,学生没有积极性办理,但是不办理,万一有大病就麻烦很大。研究生管理工作在类似问题上要花费不少精力。”郝洪涛说,取消了双轨制,将来只剩学术型和专业型一种分法,这方面的问题就减少了。

  解决双轨制,研究生收费这不是第一次尝试,早在2006年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曾提出同样的思路,后来停顿。但是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改革实践一直在继续。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从秋季学期起,南开大学就开始实施以奖助学金体系代替原有的公费、自费研究生培养制度。研究生每年获得由学校提供的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含研究生培养费和生活费),从0.94万元到1.92万元不等。

  “研究生阶段收费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此次改革应该是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政策的一种理性回归;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其根本目的是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奖励优秀,最终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这项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同时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性人才在学期间收入和待遇的档次、差距,体现教育公平;据测算,大多数研究生所获得的奖助额度将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学生在经济上付出会更小,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弛说。 不会成为贫困生的“门槛”

  研究生全部收费,许多公众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成为那些家境困难学子的“门槛”?许多学子没办法“拼爹”“拼钱”,只好“拼学历”,研究生自费政策会不会提高贫困人口向上流动的经济成本?

  “在很多理科专业,优秀的研究生是稀缺资源,博士生时期是创新能力很强的时期,导师花钱抢都抢不过来。真正优秀的研究生,导师给他出学费都愿意要。”郝洪涛说。

  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观点,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担忧这一政策对贫困生有很大影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华教授说,目前,涉农院校贫困生的比例约在20%-30%,估计2014年实施上述政策后,贫困生占研究生的比例可能将会明显下降。因为国家2014年奖学金的覆盖面为4.8万人,大约为2012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总数的10%,即使全部给贫困研究生也不够。所以,自费对贫困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研究生属于非义务教育的角度来看,收费是一种逻辑必然和大势所趋。但应根据行业不同采取分类指导政策,应该考虑对国家需要的专业、收入比较低的行业院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研究生,比如在本科教育阶段,北京市对农口专业是减免学费的,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采取此类优惠政策。”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副部长姬谦龙说。

  “在高校所承担的纵向项目中,劳务费比例较低也是影响学生获得合理助研费的一个主要原因。”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刘忠的这一观点说出了很多研究生导师的心里话。由于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虽然项目有充足的经费,但是为项目作出贡献的学生毕业答辩费也不能出。

  刘忠希望“相关部门在政策正式实施前,调整好相关政策(或规定),便于新政策的顺利执行。”

  李华院长认为,在政府财政专项中,可以增加支付“学生学费”和“生活费”项目,而不仅仅是劳务费一项。此开支控制额度应突破25%,研究生是研究主力,高限在40%-50%比较合适。

  实际上,如果导师的科研经费能够为学生出学费的话,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美国研究生的高额奖学金主要来自导师的经费,而学生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此。

  国务院此次的决定中“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0000元、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这一标准在很多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早已达到并超过。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主管研究生培养的党委书记、博导王军政介绍,他所属的研究组有2名博士生、10多个硕士生,博士生按照每月1500元到2000元的标准发助学金,硕士生也超过了国家标准。这都不包括国家奖学金,企业、个人在学院设立的奖学金以及学院制定的奖励,此外,导师有时候也会为学生寻找一些机会在企业实践,并获得相应报酬。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和生说:“研究生自费和奖学金制度紧密联系,缴纳学费的同时会加大奖学金的力度。很多贫困生读书期间学习生活和他们已经工作的同学没有太大区别,这根本不是问题。”

  刘忠处长说:“科研能力相对弱些的学生会受到激励,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同时,也会促使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科研潜能,便于提高生源质量。”  动态调节机制成为双刃剑

  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而非义务教育,收费是一种发展趋势,高校老师们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这对改变研究生学风、总体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有利的。因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自费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进而影响到对学校教育平台、导师、研究氛围和质量等整体教育格局和教育质量的变化。”天津科技大学的王敏教授说。

  但是,任何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改革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除了对家境困难学子的担忧外,高校两极分化也是老师们担心的一个问题。

  李华教授说:“研究生自费对985、211的教育部属院校的影响明显小于仅具有招硕士研究生的地方院校,有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前者独大。”

  “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会让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更加理性,不排除985、211高校会更吸引学生(其实现在也一样),可能会导致中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的逐渐分化。”张弛说。

  王敏则认为“与国外高校相比,自费会降低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对优秀学生的竞争力,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国外高校的几率增大。”

  张和生认为:“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现状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太大。如果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应该适当控制规模。”

  研究生收费改革可能会影响到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加,这可能放缓全国研究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但是,姬谦龙担心“会产生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方非211院校、条件比较艰苦、收入比较低的行业院校,如农林地矿院校。本来,各地方这类院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招收研究生就相当困难,特别是一些农口专业,即使是公费占90%的情况,也很难招满。更别说全部自费。”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