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央视报道,个别培训机构在2014年MBA招生考试中,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考生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进行作弊。对这一恶劣事件,全社会震惊,有关部门已就作弊事件展开调查。
央视在报道作弊事件时用的是“考场外的神秘电波”这样的标题,但看完这期节目,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期待——需要深挖的不仅仅是考场外的“神秘电波”,还有“神秘电波”背后的众多组织者和参与者。
追根溯源,应该先从最容易找到的线索入手,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调查的就是这些培训机构哪里来的神通,能在考试进行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就拿到考试答案并进行无线电传递。要知道,MBA考试的试卷在保密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想在试题的出题和运输发放环节钻空子泄密非常困难,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进入考试时间试卷被发放后出现泄密,对此,考试组织部门以及试卷保密组织者很难推卸责任,所以当务之急是首先查清考试题是在哪个环节被泄密,是内部有人故意向外泄题,还是有“枪手”替考将试题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发到考场外,这些需要公安刑侦部门采取技术手段来确认。
全国性的统一考试,现在基本上都会采用无线电屏蔽手段来阻隔手机信号以及各种其他无线信号波段,以此来防止一些人利用技术手段作弊,为什么在这场考试中,不止一个“神秘电波”在传递答案?为什么不见相关部门的监测和阻截?而且考试到了下午场次,连考场内的手持安检都成了摆设,如此松懈和疏忽,是不是也需要有人对此负责?
同样还需要深挖的是,为什么那么多考生会对这些培训机构“保过”的承诺深信不疑,是之前这些培训机构有过“辉煌战果”,还是我们的考试作弊惩处措施缺乏有效性、威慑性?这么多的考生把通过考试的希望寄托在高额收费的培训机构,并且携带作弊设备进场考试,这最起码说明在一些考生眼里,作弊的风险远远小于通不过考试的成本。
其实,类似北京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这样教考生作弊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为什么这样的机构能常年生存且很有市场,各种“保过”的小广告给出了答案——建立在充分市场需求之上的各种考试培训机构。
此次媒体曝光的MBA招生考试中的作弊方式主要是通过电波来传递答案,对于作弊方式而言,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值得我们深挖的,是如何斩断由部分学校相关人员、培训机构、考生等共同组成的黑色利益链。
从此次作弊事件中,我们应当反思,在今后的各类考试中,应当建立起更加严格的事前预防机制、事中监管机制和事后惩罚机制,对握有考试资源的人员进行更加强有力的约束。
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对于破坏考试秩序、组织团伙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考试公平公正。对作弊事件涉及的教育系统机构和人员,一律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我们相信,有了主管部门的坚决态度、有了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媒体和公众的充分监督,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