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三年冷板凳,做了三年的学问,没有足够耐心是不行的。”合肥小伙陈治军研究了安徽省境内出土的青铜器近300件,为这些青铜器的铭文做出考释,仅仅参阅的文献就达400本,终于编撰出了《安徽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一书。如今,在合肥蜀山区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工作的陈治军,正在用这份做学问的耐心,处理着社区里的各种小纠纷。
工作13年后辞职做学问 陈治军18岁中专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收入待遇都不错,也很有前景。但因为一直对古文字、书法篆刻等有着莫名的兴趣,以至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08年,30岁的陈治军毅然辞掉做了13年的工作,去考研。同年,考上了安徽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入学后的第三个月,他就确定了自己要去做什么: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其实当时我就意识到了,读这个专业,以后可能会没饭吃,但是自己太喜欢了。”陈治军主要研究在安徽省境内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开始是为论文准备的,后来决定编撰成书。
研究全省近300件青铜器 他以出土地点分类,有宿州器、寿县器、合肥器、南陵器等,“安徽省出土文物带铭文的基本都考证过。 ”他研究了30多处的近300件青铜器,一一为铭文做考释。为了做出考释,他参考了近400本的文献,还去寿县博物馆学习,向学者专家悉心请教。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他还有着自己新的发现。 1980年合肥市物资公司回收的废品中发现了一个戈,只知道是国家二级文物,但是没人知道有何用,上面有铭文“寿之行”,有人认为可能是古时寿县的人,行走时举在身前的武器戈。
但是查阅大量文献后,陈治军认为,这个“寿之行”应该有“某人的儿子其名为某”的意思,也就是说“寿的儿子行”,而古时“寿”通“槐”、“怀”,“行”通“横”,于是,他考释为“楚怀王之子顷襄王横”,也就是说,这是楚顷襄王横的一件武器。
社区工作站里唯一研究生 2012年3月份,陈治军的《安徽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一书由黄山书社出版,共22万字,书上大部分拓片都是原来大小,对此,陈治军非常感激全省各博物馆的帮助。
三年沉醉在学问中,2012年陈治军毕业一年多才想起得去找工作,但是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了。 2012年10月份,陈治军考取了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工作站的一个公益岗位,工资不高,但是他说不后悔。陈治军表示,虽然不是本专业的,但是以做学问的耐心去做社区工作,一样能做好。
北苑村社区工作站站长潘云韵介绍,陈治军对居民家长里短的问题,处理起来一样非常有耐心,居民都很喜欢他。(庞宏强、许建军、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