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动力源何在?我国为数不少的教育、科技大省建设科教强省的动力源何在?回答应该是“人才!”但是,作为培养人才初始阶段的基础教育,其师资却基本在本科学历及以下。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基础教育师资走向硕士化。况且,师范院校基本上不在211高校与985高校之列!处在地市的师范高校虽有教授几十到百人,却基本不在研究生教育院校之列!于是乎,一方面处在地市的师范高校研究生教育薄弱甚至一些地方师范高校属于研究生教育“空壳校”,导致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我们却在做强国梦、强省梦、强市(地、县)梦。请问可能吗?“可能”的回答一定意义上在于实现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那么,首先的问题是,处在地市的师范高校有研究生教育能力吗?其次的问题有,现在国家教师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如何?基础教育师资状况如何?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如何?我们如何加快实现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社会各界特别是关注者、研究者与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建议:让处在地市的师范高校尽快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
一、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发达国家的动力源与关键性标志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师资既定在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据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的二级学院中,设有师范学院,是研究生教育,授予教育硕士学位。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师资职业的大学生,在高校的师范学院攻读教育硕士,毕业后到中学、小学以及学前教育单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的待遇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教师职业很受尊重。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和中小学生质量的提高,给美国大众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观点认为美国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自由度、能动性、创造力比较协调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教育。可以想象,研究生自我计划与约束力、学习的广博度、对知识的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等,远远高于本科生,如果说大学生学习大于探讨的话,那研究生则是探讨大于学习;如果说大学生边学习边研究的话,那研究生则是边研究边学习。研究生比大学生,素质全面、能力优强、社会阅历广、生活体会深。简而言之,基础教育硕士师资对美国人口素质提高功勋卓著、功不可没。不仅如此,美国基础教育硕士师资,对美国科普工作以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因为每一个教育硕士教师,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美国不少高校在基层建有科学研究工作站,基层科学研究工作站工作开展与硕士师资的工作密不可分。美国民众对基础教育师资的作为称赞有加!我们在考察访问中问及,美国朋友自豪地讲:“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格是研究生学历,无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都如此。高学历教师也应有相应的待遇,待遇高地位就高,心情舒畅作用就大。”对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学历、培养模式、师范生源及中小学教师待遇,美国业内人士也提出一些可以参考的看法与建议。
看来,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是发达国家之所以持续发达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关键性标志。美国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后,学者们进一步提醒官方与社会充分认识教育是“第一道国防线”;佳斯特斯-华伦在最高法院建议案中指出教育或许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功能”。这启示我们,我国的“强梦”——强国梦、强省梦、强市梦等等,应该从“强师梦”开始,应该从基础教育培养硕士化的师资梦开始,也就是从“让处在地市师范院校尽快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开始!这是国家与地方建设事业发展共同的迫切需要,“强师梦”是我们“强梦”的第一道实在梦。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如果说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之举;那么,对于教育工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更应率先!基础教育是教育之基,而这“教育之基”“之基”则是高等师范教育,尤其是占高等师范教育多数的地市师范高校。处在地方的师范高校,必须重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动力源”,并使之成为普遍性的标志,从而对国家和地方的贡献切实、有创造性、富有成效。
二、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实际要求与百姓愿望
地方教育事业以至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近年来地方基础教育师范学历逐渐提高。县(市)城以上城市的基本现状是: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初中教师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历。在地市城市里,中学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逐年增多,有的博士也到中学任教了。当然硕士是少数现象、博士是个别现象。但这是新趋势、好趋势,而且是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是众望所归的趋势。但在众多农村中小学,还存在差距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初中教师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历尚不能完全达到。现在的问题是,多数人认为,社会进步快速,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师资的学历必须尽快提升,尽快应向“硕士化”阶段发展;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带来一些问题,不少人认为“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才能保证师资质量。
人们逐渐科学地认识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性。随着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初中教师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历的实现,我们的中小学生素质得到飞跃性提升,人们时不时地赞叹现在的新生代人口质量高、知识多、可与发达国家年轻人比高低!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发达国家时,第一的诉求是“教育质量保证与提升”。这“第一的诉求”之“第一诉求”则是“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化”!中国人都知道“高师出名徒”、“孟母择邻”等,家长的最大愿望是送孩子到好学校读书,择校风遍及城市农村到处、进幼儿园上中小学升大学每时。硕士、博士教师愈以成为中小学校与社会衡量中小学校师资质量的一个指标,中小学校重视招聘、中小学生家长自然认可,学历高则水平高是社会基本的判断。
国家更是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在保证与提升教育质量方面,长期、多次出台重大举措。诸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始终没有停止、并且在不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的警钟,始终在各级各类学校敲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诸多环节无不重要,而比较重要的是开始的环节、初步的环节,基础教育当然地是开始的环节、初步的环节。这其中,师资最重要。为了抓好教师教育,国家布局比较合理,一般来说,每1000万到1500万人口就建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于所在地市的高等院校中还设有师范专业。在某些地方,国家还特别设立高等师范院校,或在一些高等院校专门定向为之培养师资。但是,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因为处在地市的高等院校,无论师范院校还是其他院校,大多是本科院校,普遍底子薄,师资力量较弱,总体办学条件差。虽然各自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从自身生存发展角度出发,努力创业,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经费偏少、教学科研平台与设施的低层次低水平,导致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基本上是本科层次,属于“新建本科院校”,是研究生教育“空壳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尚可提升维艰。至于对地方科技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很难有较大贡献。处在地市师范院校师生特别是关注者、研究者呼吁:勿忘所在地市高等院校,勿忘所在地市高等师范院校,出台专门支持所在地市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措施!但总是事与愿违。这种状况,有些无可奈何,令人焦虑担忧!
“教育科技工作应由省会大城市为主向省会大城市与地市城市兼顾转变,切实向县乡延伸。”关注者、研究者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再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是有针对性的。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层次办学理念,伴随着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国家实行教育政策倾斜,各地高校的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财力的划等限制,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时,主要考虑的是资源本身的价值与需求,并由此来决定如何进行资源配备,很少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很少考虑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结果是教育资源大部分流向中心城市的部属院校和重点大学,部属院校和重点院校经费投入多,教育资源充足,发展步伐快,生源质量高,实力强。相反,处在地市的地方院校,由于不再重点支持之列,长期经费少,教育资源差,省字号平台、团队以至项目不足,生源分数段低位。加之非大城市的地缘劣势,使得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诸多困难,常常是“条件多多应者无几”,招聘广告无人应聘令决策者尴尬。就连本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也流失严重。长此以往,导致处在地市的地方院校与部属高校、省会高校的差距越拉越大,高等教育规模及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必须清楚:我国只有省会发展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省会高校发展的发展不是高等教育应有的发展,只有省会科技发展的发展只能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科技发展!这样的发展,如果让其继续,肯定是没有强劲动力源的、不会有远大前景的、注定要回头补课的发展。这是各级党政与教育部门必须注意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