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钦获奖了,我们学校这次可露脸了。”近日,一则消息在河南师范大学师生中不胫而走:该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首届博士毕业生常钦的论文《b→s无粲衰变唯象研究及新物理探索》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不仅实现了河南师大“全国百优”零的突破,也实现了河南省高校零的突破。
“入选(百优)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更和学校学科学术积淀,以及这几年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密不可分。”“80后”常钦面对荣誉十分淡定。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积极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实施研究生培养两大工程,研究生教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河南师大校长助理吴益民介绍,自2009年开始,河南师大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工程。第一步是改革培养模式,打破资源配置方面的“大锅饭”、“铁饭碗”现象,建立学校、学院、导师责权利分明的经费分担机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制定了《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管理办法》,对研究生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优秀学位论文等进行奖励。学校设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创新基金的资助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依次为6000—10000元、3000—5000元。对于具有较大理论或实用价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学校给予4万元经费资助,博士研究生本人每年还获得2.5万元的奖学金。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河南师大强力打造研究生创新能力锻造工程。
为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河南师大为研究生搭建了两大学术交流平台。一是“研究生周末学术文化沙龙”,迄今已举办了100期,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历史、教育等学科。此外,举办一年一度的“学术活动月”。“学术活动月”采取学术报告、硕士论坛、博士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活跃了学术气氛,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河南师大是一所地方院校,地处新乡,为加强该校研究生与重点高校研究生的交流,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学校设立了研究生访学资助专项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国内访学或参加教育部设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目前,河南师大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长期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
近年来,将社会资源引入研究生教育,是河南师大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大亮点,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机制上,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并结合新乡市的重点企业,通过实行双导师制、联合申报项目等方式,建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研究生教育迈出新步伐。”河南师范大学校长焦留成说。(记者:王亮 通讯员:马福运 屈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