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然而最近这条流行于网上的“段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挂在嘴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就业、考研和人际关系,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心病。
就业:贯穿大学生涯的“主题”
“我差不多从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焦虑就业,现在还差一个月就毕业了,工作还没着落。”面对记者,就读于青海大学的小伙子黄强一脸无奈。2012年9月,黄强和同级学生一道,将生活调整到了“求职模式”。“求职的这大半年,每个月开销都在1500元以上,之前的积蓄都快花光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黄的期望值一天一天降低:去年10月,留西宁,每月2000元;今年1月,留西宁,每月1500元;4月,去哪都行,每月1500元;5月,有个工作就行……
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空前的699万人,被众多大学生戏称为“最难就业年”,其中外语、法律、经济、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尤其困难。
考研:提升自我还是逃避现实
每天清晨不到7点,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的大三学生李莉准时起床,背起书包向自习室走去。“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就准备考研,已经坚持快一年了。”李莉说。和李莉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今年年初落幕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报考人数超过180万,创历年之最。
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读研的首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占34%,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占9%。
在不久前共青团广州市委、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中,有13.4%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长期有较大压力,至今感到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能排解”。而在同一调查中,只有4.9%的大专生、6.2%的本科生和6.9%的博士生持类似观点。
人际关系:同窗间无法承受之轻
今年以来,在多所高校相继爆出同学间因琐事不和,最终导致极端行为的恶性事件,被网友怒斥“同窗共读,相煎何急”。更有毕业多年的网友戏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多谢当年不杀之恩。”
据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的调查显示,在该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因为与室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有问题,个别甚至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扭曲。
据北京某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廖女士认为,近年来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调控能力培养,一直是校园管理中的短板。最近几年高校生源的逐年减少,已经开始“倒逼”高校建设将重点从规模转移到质量。“这是危机更是契机,是高校下大力气抓学生心理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其育人目标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