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毕业涉及培养质量保证期等问题
对于高校存在的延期毕业问题,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讲师表示,无论本科生还是博士生,毕业时间有其灵活性制度,学生可以推迟毕业,也可以提前毕业,诸如博士生规定的毕业时间是在2-5年之内。但大多数学生觉得,按照传统观念,本科生应该在4年毕业,研究生3年毕业,如果没能按这个时间毕业,就是失败者。这时学生就容易面对父母的期待、亲朋好友的质疑等压力。
“在国外延期毕业是很正常的现象,高校和学生本人也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延期毕业。”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说,“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好延期毕业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比如这些学生还要不要占用学校的宿舍资源和公共资源,公立高校由公共财政拨款,尤其要考虑这个问题。原来修的学分在什么样的时间范围内有效,也就是培养质量的保证期等等。”
王伯庆认为,国内高校如果严格执行目前制定的学业标准,那么大学生毕业的门槛应该不算低。“问题在于高校老师在执行学业标准过程中不能降低考核要求。这需要老师有职业操守,也需要一定的教师考核制度来保证。”
■ 案例
本科生
两次论文答辩与补考机会让毕业“不太难”
人物档案
郑某,北京某部署理工类大学研一,本科在同一所学校度过
郑同学记得,自己大四写毕业论文时花费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而自己的同学大概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说,自己费时费力写论文只是想申请优秀论文,“一些学校对优秀论文有鼓励措施,但我们学校没有。”
去年6月初,郑同学参加了学校的论文答辩,他说,学校会给学生两次机会,第一次没通过6月中旬还会有一次。“虽然感觉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学校每年会抽查学生论文重复率,就是防止出现论文抄袭事件。”
郑同学说,自己所在的专业大概有80多名学生,当年延期毕业的只有几个学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是考试没有通过。他说,4年下来,他们要完成60多门课程,要想毕业,所有课程都必须通过考试。学校在毕业前还会给一些课程没通过的考生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内容都不算太难。”
他表示,只要各门成绩都通过了,毕业论文一般不会成为毕业的绊脚石。
博士生
虽然读得辛苦,毕业后能力很强
人物档案
李铭,北京某211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
我所在学校博士的学制是3到6年,但是能够3年毕业的很少。
与硕士不同的是,博士需要在SCI上发表两篇论文,这给了我不小的压力。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只发表了一篇,没有办法申请答辩。而且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只完成了几个小块,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其实,博士做论文难度是很大的,需要一定的创新。从发表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要求来讲,我都不达标,所以去年就申请延期了一年。据我所知,我们专业同届学生大概只有三成是按时毕业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硕博连读。
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按时毕业是比较丢人的事,其实对博士来讲这是很正常的。虽然能按时毕业最好,但延期一年对我并没有太大影响。我所在的学校是985、211高校,所学专业也非常有竞争力,我不会有什么就业压力。延期一年后,我还可以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不过学校给博士的补助没有了,好在我的导师每个月会给我发补助,经济上也没有什么压力。
但是,我知道有的博士生延期毕业后,没有学校补助,导师也不给补助。我有一个朋友,都有孩子了,只能靠妻子的资助继续读,过得有些凄惨。我想学校对这些博士生的关心是不够的。
此外,据我了解,中国的博士培养在向着外国“宽进严出”的体制转化,像中科院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已经在改革入学模式,取消了原来的入学考试,改成了申请制。毕业的门槛也逐渐提高,采用了校外盲审、最多答辩两次等制度,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不过,博士生们虽读得比较辛苦,毕业之后能力会很强,跟一些学校稀里糊涂就毕业的博士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目前,我已经完成了在SCI发表两篇论文的任务,毕业论文也通过了预审,今年应该就可以顺利毕业了。
建 议
本科阶段正常努力一般都能毕业
●某高校讲师,在高校任教7年
延期毕业又分为主动延期和被动延期两种情况,其中主动延期是由于生病、出国等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被动延期则是由于学分没有修满、考试不过关导致的。
出现延期毕业的现象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学校管理要求的原因以及教师的原因等。
学生的原因表现在一些学生进入学校后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并不感兴趣,长期缺课导致最后考试不过关。这种原因导致的延期毕业对学生压力小一些,毕竟属于学生主动放弃导致的。
教师原因则表现在,一些学科教师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尽力了仍然达不到要求,这种情况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
而对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制度,有的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有的学校相对宽松一些。但在本科阶段,总体而言,一般的学生只要付出正常的努力,都能毕业。
应把握好课堂学习与实习的平衡
●金利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
现在本科生中,也会有学生论文答辩不通过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学生很看重实习,因为实习对找工作很重要,结果就耽误了论文的写作。
据我了解,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四学生一周要全职实习5天,就算不上课,学生写论文也只能利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无疑非常紧张。有的学生通过实习找到工作了,然后就拿着仓促写好的论文跟老师说,我有工作了,你必须给我学位。怎么能拿着结果来要求条件呢?
我发现前两年很多学生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实习,现在很多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实习了,学生们对实习看得越来越看重。参与实践活动没有错,但我想也不能冲击课堂教学,毕竟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应该是第一要务,学生应该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也希望用人单位能理解这一点。 ■ 专家观点
欧美大学不少学生无法按时毕业
●王伯庆,麦可思创始人
欧美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生毕业率并不是很高,不少学生因为财务和课业原因没法按时毕业,一些学生找到了好工作或者创业,也可能选择退学。
而我国由于层次分明的高考选拔机制,同一学校学生的水平比较接近,因此不太可能像欧美高校那样学生学业水平差距比较大,教学上也不会出现许多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而学生如果有经济问题,学校也多会帮忙解决。所以总体来看,国内大学本科和高职的毕业率都是相当高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延期毕业比本科多一点。
不过,国内的三本和高职院校的新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学现象,他们多是因为入学后不满意,选择复读去考更好的大学。国内大学生流失容易发生在第一年,也希望家长和考生现在填报志愿时能够慎重。未来国内大学生的流失会越来越多,应该会成为社会和高校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中国大学毕业门槛高但缺乏课程管理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高校的毕业门槛高不高?在我看来,高,也不高。
说高,是因为我们对毕业要求比较高,要发表论文,还有毕业论文,且有一定的标准。国外一些高校都不要求毕业生写论文。
说不高,是因为国内学校对课程要求不高,难度不大,缺乏严格的管理。而国外往往是对过程有严格的管理,对课程提很高的要求,人文专业要读多少书,理工专业要做多少实验,课程通过都很难。
也就是说我们是过程要求很松,学生毕业的时候提出一些要求。平时没有很好的学术训练,毕业时能力就不足以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前面管不住,后面就会出现很多乱象。
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做教学评估,给学生增加选修课,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但是学校没有自主权,很多课程的开设老师都没有积极性,课程缺乏吸引力,学生也疲于应付课程。有些学校也过于追求结果,教育教学发生了异化。所以学校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转变定位,由老师进行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制定高标准。
发展方向
灵活的学籍学制管理给年轻人更多选择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国外大学的学籍管理比较灵活,学制比较开放,大学给了读书的年轻人很多选择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状态不好就休学,调整状态或者打工,延期毕业是很平常的事。
像美国有很多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是职业型的,学生读了两年之后就可以带着学分去工作,想读书了还可以带着学分继续去大学读书。
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籍管理比较死板,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比较少。和美国相比,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不同。美国处于我们这个阶段时,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发展四年制,而是两年制短期大学。我们追求高档次,发展四年制,其实和大众化也是不协调的,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期待也不一样。
灵活的学籍学制管理可能是国内高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到时延期毕业也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 心理辅导
面试或考研压力会造成轻度抑郁
●聂少杰,北京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老师
目前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面临毕业求职方向选择上,纠结到底是出国、就业还是考研中。一些学生在面试压力和考研失败下造成了轻度抑郁。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身体问题、学习不好等原因延期毕业,而产生抑郁症。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有专门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疏导。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思虑比较重的学生,建议这些学生“把思想变成行为”,用行为印证自身的恐惧和不安,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想的那些偏激的问题是不对的。从心理学讲,产生不开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做好短、中、长期规划,避免心理不适
●王老师,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一到毕业季,毕业生们往往就要面临着现实层面的各种选择,也会出现一些心理状况,如焦虑、失眠,有些学生开始借酒浇愁,发泄自己的情绪。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问题,工作没有着落的毕业生会很忐忑,充满恐惧和担忧;毕业问题,有些毕业生因为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觉得没法面对自己和父母;情感问题,很多情侣在毕业时面临着分手的问题,很犹豫,很痛苦;还有的学生则为未来而担忧,或者为大学四年的荒废而自责。
毕业生出现这些情绪是很正常的,一般通过心理调适就可以解决,很少有学生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来心理咨询中心。
要避免这种心理状况,首先毕业生要正视自己所面对的现实,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建议学生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短期规划就是规划好毕业前的这段时间需要处理什么样的事情,然后着手去准备。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可以看看自己的就业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找到工作的学生则应该做一些进入职场前的准备,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和单位的情况。
(记者:孔悦 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