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考研政治中主观题比客观题更容易得分,因为主观题重点突出,所以就要同学们学会把握重点。很多同学回答主观题的时候,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无从下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不知道题目所问问题应该对应我们学过,或是背过的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明明已经熟记,但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建议同学们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的框架,并且提前对分析题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是考研政治分析题一共有五道题,所考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固定,有些老师说是一道题对应一个科目的,但这种说法相对比较粗糙,实际出题上,每道分析题都有知识点综合的情况。比如说考研政治的34题,一般都是哲学的分析题;第二个35题,所考的内容也很综合,理论上有很多人都说是毛中特,但实际上一般“毛”和“中特”会分开考,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背景上相差的比较大,“中特”一般会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第三个才是毛泽东思想和近现代史纲要相结合,这两部分内容往往是分不开的,纲要一般是辅助毛泽东思想的课程;第四个重点是考思修,法基的可能性很小,法律基础一般是在选择题里面,出大题在考研历史上只出现了一次。到现在出题形式稳定之后,一般第四题都是考思修;第五题的重点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综上所述,这五道大题不会孤立的考,而是综合性的。归纳一下,34题是马原的哲学,35题是中特和政治经济学的结合,36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结合,37是思想道德修养,38则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关于分析题,要学会抓住重点,这样才能让复习更加事半功倍。比如马原中的哲学,同学们要理解,不会哲学的四章中都会考大题,永远不会平均分配,最重点的是第三章认识论,认识论的出题特点,一般会在题干材料中提到一些人的观点、看法。这个类型的题一般就要归结在马哲中的认识论的章节。对于认识论的知识点很好把控,因为里面能够考大题的就是四到五个知识点:知行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真理与价值。在这四个知识点里“知行观”考察分析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出题,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后三个分析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知识点集中,原理内容在我们的强化课中都有详细的讲解。
在五道大题的分配都清楚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与知识点相结合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杨老师通过具体的真题讲解向同学们说明:在知识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每章里的内容准备的比较充分。当看过材料后,面对眼前的信息,在脑中做一个比对,首先看是第几题,再对应具体知识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