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师到被评为教授,原长江师范学院教师(后调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张世友,共10篇论文被指抄袭。
5月4日下午,重庆师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此事已开始调查,预计10天后会公布结果,"目前事实还未查清"。
有网友给记者发来邮件称,张世友2006年评上教授之后仍有论文存在抄袭的嫌疑。另据网友跟帖爆料,重庆师大人事处人事科原科长及另一名政治学院教授,也被举报有论文抄袭的行为。
"当学术道德标尺丧失殆尽,正常的晋升秩序荡然无存,偌大的中国还容得下一张干净的书桌吗?学术的殿堂还值得我们坚守吗?"该网友在邮件中写道,"学术是社会最后的良心。"
被指抄袭教授通过人才引进渠道进入重庆师大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重庆师大人事处获悉,2010年,已是长江师范学院教授的张世友是通过人才引进的渠道进入该校的。
重庆师大人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学校会与每名引进的人才签订一份合同,张世友被引进的具体待遇可在学校档案馆查阅。
记者在该校2009年《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看到,人才引进的对象分为两院院士等6个层级,最低的第六层次是教授。
办法规定,被引进的教授将发给安家费10万元,聘期内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或提供1000元/月住房补贴。
此外,如果该教授是非实验学科者,学校将一次性拨给科研启动经费7万元,并在两年后按学校实行的分配制度执行800元/月的人才专项津贴。
按照办法规定,在各用人单位考察拟引进人才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科研成果及身体状况后,人事处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拟引进人才进行全面考核,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该校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重庆师大还没有出现过引进人才因学术不端被处理的先例。
报道刊发后,有网友5月3日向记者反映,除了网帖举报的10篇论文外,张世友2006年、2008年也各有一篇论文存在抄袭的嫌疑。一篇是刊发于《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第1期的《沟通法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穿与运用》,另一篇是《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大学课桌文化及其矫正》,发表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经记者初步人工比对,与此前被举报的论文类似,两篇文章均有较多篇幅"照搬"了文末参考文献的内容,其中,第一篇约占三分之一,第二篇约占了一半。
记者5月4日下午拨打张世友的手机求证上述细节,但对方称"打错了"。截至发稿,张世友未回复记者邮件。
人事科原科长与另一教授被指抄袭
张世友被指抄袭之后,重庆师大另有4位教师也被跟帖网友举报论文抄袭。其中包括参与人才管理工作的人事科原科长牟萍,以及政治学院的肖姓教授。
2002年,《地理教育》第5期刊发了署名为"牟萍(重庆师范学院)"的论文《WTO与我国旅行社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这篇文末没有标注任何参考文献的论文,被指与2000年《财经研究》第26卷第2期刊发的《WTO与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内容几乎一样,后者作者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周晖。
记者逐字比对发现,牟文约2400字,周文约6500字,牟文几乎全篇摘自周文的第三小标题"加入WTO给我国旅行社业带来的挑战"、第四小标题"我国旅行社业的应对措施"。
牟文全篇也分为两个小标题,分别是与周文小标题意思相近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旅行社业的应对措施"。
牟文通篇共6个分论点,记者注意到,除了第2个分论点调整字句、意思不变之外,其余4个分论点均与周文的分论点一字不差。在具体论述中,牟文几乎所有句子与周文一模一样。
该文发表时,从重庆师大数学系毕业两年的牟萍在人事处工作,此后,她历任人事处人事师资科副科长、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人事科科长,2013年7月被提拔为后勤与公共资源管理处副处长。
"我确实没有关注过这些事情"、"我现在马上要开个会"。5月4日下午,牟萍在电话中答复中国青年报记者。
另一被指抄袭的教授肖姓教授,则与张世友的成长轨迹相似。2001年至2006年,肖任教于涪陵师范学院,并任经济与法学系副主任。其间,张世友亦有该系执教经历。
2006年7月,该肖姓教授进入重庆师大政治与社会学院,4年后,张世友再次成为其同事。
2008年第1期的《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发表了肖的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记者注意到,一篇标题相近的论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刊发在2007年第3期的《社会科学研究》,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景治。
李文论文摘要的首句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即政治建设,已不可能继续固守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政治建设的道路。"
肖文则把上句的"政治"替换成"社会",把"已不可能"改成"既不可能"。剩余的摘要,肖文显然也在李文的基础上稍微删改了字词。
记者比对发现,肖文全篇22段论述,有12段的部分语句均可在李文中找到原句或模板,一些分论点甚至一字不差。但是,肖文全篇只有一处注明了引用李文的标记。
曾有教师因抄袭受处分后升任副院长
重庆师大科研处罗姓负责人5月4日表示,校方的调查已有一定进展,目前正在请专家进行分析。
这并不是重庆师大第一次处理教师抄袭事件。中国青年报记者从重庆师大党委宣传部证实,2004年,该校音乐学院教授刘天学就因抄袭受到校方处分。不过,也是在同一年,刘天学升任了音乐学院副院长。
当时的网络举报称,刘天学的专着《合唱指挥与训练》,剽窃自我国另外两位知名音乐指挥家的作品。
5月4日,记者致电刘天学采访,当表明来意后,他随即挂断了电话。截至发稿,刘天学未回复短信。
问及为何因抄袭受处分却依然担任副院长,一位宣传部负责人解释称,处分可分为很多种,包括教育、警告等,"这对教授本人在学校威信有很大影响,但任职应该问题不大"。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2年,教育部已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严以律己,依照学术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上述原则在此后的多个文件中均有体现。
教育部2014年1月颁发《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第18条还进而明确,学术委员会调查学术不端行为、裁决学术纠纷,应当组织具有权威性和中立性的专家组,从学术角度独立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认定。
规程特别提出,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学术委员会可以依职权直接撤销或者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当事人相应的学术称号、学术待遇。
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军告诉记者,在张世友近日被网络举报论文抄袭之前,校方一直没有接收到关于张世友抄袭的举报信息。
王军表示,这件事在学校产生了一定影响,"校里很多领导、老师都知道这件事"。多个消息渠道证实,张世友目前还在正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