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研招信息网  作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时间:2010-09-01 04:38:02
  •     核心提示: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校共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计划招生1200人左右。(简章所列计划数均为拟招生人数,实际招生数以当年教育部正式下达我校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两类。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工程硕士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我校是国家授权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除工商管理硕士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时间: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招生单位的规定任选一种。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我校地处国家C类地区,一志愿报考我校,只要到达国家C类地区初试分数线,均可参加复试。
    
    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以省招办通知为准。
    
    2.现场确认地点:以兰州理工大学研招办通知为准。
    
    我校面向全国招生,请根据当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就近选择网上报名点、现场确认地点及考试地点。
    
    在甘肃参加考试的,报考我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必须到我校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四、报名地点:

    
    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教育部指定的网报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在现场确认时间内到自己网报时所选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该报名点即为考试地点)。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
    
    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三)初试科目
    
    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四)考试大纲及命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
    
    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全国统考和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联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
    
    (五)报考工商管理硕士的考生必须到我校报考点现场确认并应试。其他考生到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考场报名、确认、应试。
    
    (六)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七)我校不提供考生初试成绩单,请通过网络查询,查询网址http://ge.lut.cn
    
    (八)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见我校通知。复试办法和程序由各学院公布。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具体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
    
     (九)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志愿报考我校,只要达到国家C类地区分数线,都可以参加复试。
    
    六、关于录取:

    
    主要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品行以及健康状况择优录取。录取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政策优先照顾。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初录成绩享受边远省、区优惠政策,对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
    
    我校按考生所报考的专业进行录取,考生报考时填写的研究方向只作为参考,硕士研究生报考时不涉及导师选择问题,我校在新生入校时实行双向选择
    
    七、学习年限:
    
    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八、有关通知及信息查询:

    
    考生查询信息可进入我校研究生教育主页(http://ge.lut.cn)。我校将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及时公布各招生院系的考试大纲、复试内容、初试和复试情况以及与考研相关各类信息。初试成绩约在2011年3月中旬网上公布并提供查询,复试通知约于3月下旬网上公布,考生初试成绩单由考生自行下载打印,我校不再邮寄。
    
    九、其它:

    
    1、上述说明如与国家2011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的,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
    
    2、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考登记表,如考生在报名时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招生工作进入哪个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

    
    3、考生报名时应准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和相对固定的通讯地址,用于我校向考生邮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以及办理一系列入学前后的手续,如因考生本人填写不清所造成的延误,责任由考生自负。
    
    4、▲博士点学科,★自设学科。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