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自动化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在国内首批设立了硕士点、博士点, 该专业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过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科研】自动化系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6人。近5年来,自动化系承接各类科研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0篇左右,获各类科技进步奖20项。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工作。
东南大学
【专业特色】自动控制系是国内最早设立自动化专业的院系之一,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三个博士点和四个硕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科研】拥有以中科院院士钱钟韩、冯纯伯教授为首的12名博士生导师为核心,40名正副教授为骨于的学术队伍。系内设有作为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计算机硬件应用实验中心”及“PLC实验中心”,学科齐全,设施完善。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是在国内外控制科学与自动化技术研究领域中处于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招生特色】大学本科阶段设有与硕士点相应的4个学科研究方向,培养从事自动化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高素质综合自动化人才。
【毕业去向】毕业生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供求比每年都保持在一比十几,是全校屈指可数的热门名牌专业之一。毕业生可去研究院(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公司、邮电通讯、金融、外贸、电力、交通、国防、建筑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等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设在电信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所属各学科在国内首先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最先被批准为按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在2001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比中,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师资科研】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40余名,其中博士导师1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岗位教授1名。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下设四个研究所,有国内一流研究实验环境。
【招生特色】本科招生专业是自动化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所属的二级学科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系统工程。
【毕业去向】毕业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复杂系统设计、分析、仿真、控制、优化和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清华大学
【专业特色】自动化系有1个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全国重点学科。自动化系具有一级学科范围内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在教学上,自动化系强调厚基础、宽知识面;注意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自动化系受到特别的重视。
【师资科研】自动化系有教师130多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教授和研究员37人。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聘请了中国“两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何毓琦教授为讲席教授,与其他5位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
清华大学第一个讲席教授组。
自动化系自建系以来已经承担了500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高科技项目,国家各个五年计划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年来获国家级奖励16项,每年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并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许多项目的研究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自动化系有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分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多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和科研用实验室。
【招生特色】自动化系历年来一直是清华的热门专业之一。本科高年级根据本人志愿、学习成绩、能力素质综合评价,进入分流培养计划,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部分学生按四年制培养要求完成本科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自动化系毕业生适应面广,深造和求职的选择余地很大。大部分被免试录取为直读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其余同学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科研院所、高校、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知名公司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南京理工大学
【专业特色】自动化系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动力传动与指挥仪器两个专业,1984年成立自动化系,现在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多个硕士授予权。拥有“电路与系统”硕士点。设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
【师资科研】自动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大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双肩挑,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科研水平。已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自动化系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等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约600万元。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宽口径、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