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网 作者: 时间:2008-11-04 12:52:29
  •     核心提示:

考点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1)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中一系列重大成果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如新的物质结构理论对于辩证唯物论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意识论,系统科学和自组织理论对于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一系列现代科技的新成就及其应用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对于唯物史观,等等。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第三,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引入哲学领域,使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发生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于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现代科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现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哲学论证;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决现代科技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相互促进,认真研究和概括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则是推动现代科技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考点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年代,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另一个是现代西方哲学,它反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转向非理性主义。

(2)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对立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①科学主义以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它推崇自然科学,主张哲学应仿效自然科学,放弃或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研究,强调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实证范围内,把哲学变成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②人本主义以叔本华、尼采及存在主义为代表,批判科学技术,反对理性,认为科学不能回答人的价值问题,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重建“现代性”崩溃后人类的精神价值,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3) 现代西方哲学对某些哲学问题的研究有一定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力求在当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统一。

考点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是因为:第一,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都是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结果。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

①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首先,辩证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只有以全面、协调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最后,辩证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的有后劲的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辩证法。一是强调不能仅仅把经济归结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还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强调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而且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还包括稳定、公平、民主、价值等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诸要素。

③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