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抛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具体作用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3.价值规律的要求
价值规律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1.不变资本之与可变资本及其意义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1)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但是,资本主义在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因此,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
四、剩余价值的流通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等三部分构成。它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