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瞄准职业技能培养
·普通硕士教育与人才需求部分脱节
一位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专家表示,我国普通硕士最初的定位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但近几年来,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这种定位应当逐步调整,增加“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定数量的一线岗位的人才”这个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相应地强化业务领域的教学。可是,有些老师仍延续传统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上以理论为主。这造成了普通硕士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个“半成品”的现状——既在理论造化上无太多建树,又在业务技能上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普通硕士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局面。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国家职业指导师李家华教授介绍,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硕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程硕士,与国内的专业硕士类似,其瞄准的靶心是就业,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类是研究硕士,瞄准的靶心是研究,这一类与我国的普通硕士类似。
我国的硕士类别划分与国外相似,但结构差异却很大。在发达国家,课程硕士的数量是要多于研究硕士的,而这也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规律。在社会的人才金字塔上,处于塔尖的,是科研人员,处于基部的技能和管理人才,数量则大得多。但在我国,普通硕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专业硕士。以MBA为例,在美国,每年的MBA人数约为13万人,并以6%的速度增长,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接近25%。而2007年我国的MBA招生人数为2.8万人,仅仅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另一方面,美国有900多所商学院,而我国目前能够招收MBA的院校只有96所,还不到美国的1/9。
·客观原因导致专业硕士被误解
李家华教授认为,很多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的考生,也拼命往普通硕士方向挤,这其实是对学位价值的不理性追求造成的。
这与我国目前两种硕士的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如在收费上,不少专业硕士的上学费用远比普通硕士要高。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一部分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10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但是专业硕士的学费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并且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另外,在文凭颁发上,大多数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这可能也是导致考生纷纷报考可以拿“双证”的普通硕士的原因之一。(其实,专业硕士中,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还是可以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
此外,一些学校急功近利,开设专业硕士时在录取和培养环节中没有把好质量关,导致一些专业硕士的专业水平没能得到名副其实的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专业硕士的声誉。
·选择专业硕士应成主流趋势
毛东辉主任认为,选择专业硕士应该成为一种相对主流的趋势。他认为,大多数人读研,根本上讲来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因此应该以技能为导向,以实践为主。而专业硕士可以更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据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也正在以此为指导,进行战略调整,普通硕士的招生规模将会被逐步压缩,而MBA等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增长,“专业硕士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毛主任也谈到,当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专业硕士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很多教授依然是研究型的,与专业硕士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硕士前景广阔,但道路还很长。
【第三只眼】
考生应选择专硕还是普硕?
目前,考生在选择考研时,主要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只要能考上,不管专业适不适合;二是学费哪边少,就选择哪边。这说明很多考生在对硕士教育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足够理性。也有不少考生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选择读研,但对于毕业后,是否真能如愿找到工作,却没有把握。这种走一步算一步的心理,对于自身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李家华教授提醒考生,在选择读研方式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的终极就业目标,选择读研的方式和专业。如果有志于到大学任教,从事理论科研工作,则比较适合选择普通硕士,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素养;而如果想在业界一线发挥一技之长,则最好选择专业硕士。
一位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不再以学历为录用原则,而是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作为基本的用人原则。尽管在短时间内,我国重学历的传统还无法消除,但就用人单位来说,学历因素在企业考虑是否录用时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低。在市场竞争中,依靠员工的高学历来支撑门面的做法,无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也是不明智的。企业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能力,最关心的是应聘者能否把工作做好,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通常来讲,学历越高,企业需要支付的劳动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一个明智的企业将不会再强调是谁,而关心他能做什么,学生的所学专业和未来工作之间的实际联系也会进一步减弱,而其真正所长才是应聘时最大的优势。
因此,考生在选择读研时应该对此有所思考,理性地分析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教育成本,将时间投入在正确的方向上。不过,进行职业规划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一位研究生表示,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读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时感觉读研究生是大势所趋,研究生毕业出来再工作,起点高一些;二是担心工作以后没有精力再考研,也怕到时候没了这个追求。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李教授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社会需求,即外部环境。这又分为四个因素,即地区、行业、单位和岗位。此外考生还应该进行个人分析,从价值取向、性格兴趣、能力所长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权衡。从这些因素上综合考虑,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既符合自身性格特长,又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职业之路。这样,在读研的方式、专业上,学生才能更加理性地加以选择,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在自身的职业规划基础上,考生也应该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如与普通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工作背景更为重要。毛东辉主任表示,清华大学在招MBA的学生时,主要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良好的本科教育基础和工作经历;其次是学生个人的商业领导潜力,包括职业兴趣和能力,如喜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工作,有没有毅力追求长远的经济目标等等;最后是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应该把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结合起来。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往往也是企业在招聘时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