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9名硕士争当城管与城管形象“去妖魔化”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网www.eduyz.net 作者:yzw 时间:2013-05-11 10:49:12
  •     核心提示:
 上海青浦招聘城管引来119名硕士面试,其中还有“海归”硕士。消息甫一传出,毫无意外地引来一片议论声。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硕士、海归,以及城管这三个关键词之间,似乎很难真正联系起来。

  众多硕士想当城管,一如年复一年的“国考”热,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图的仍是稳定的工作。在目前的体制下,公务机构,抑或事业单位,一直备受青睐。年轻人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否合理,可以探讨,但若简单指责其不理性,却无意义。本文也无意在这个层面展开。

  人们无法将硕士、海归和城管相联系,从内心里觉得委屈了这些硕士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管的形象与硕士的“地位”反差太大。尽管中国高教扩招之后,硕士学位的“含金量”已大打折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一些人看来,再不济,也不至于当城管,况且这么多硕士争当城管,更属不正常。

  我们要说,城管的形象确实是被“妖魔化”了。一者,城管,不该是一些不文明执法者形象的代名词;二者,城市管理需要智慧,需要人才。年轻人图稳定想当城管,未必可取;一群硕士放弃自身多年所习专业,涌到城管执法一线,也可能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但城市管理领域吸纳高层次人才,却不是什么坏事。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点毫无疑问。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城市管理的对象、内容等,都体现出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的特点。即便单从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来说,这项事业也绝非易事。只要城管有存在的理由,这个领域就需要增加新鲜血液,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因此,与其简单认为硕士与城管之间不匹配,不如还原城管的本来面目,去除“妖魔化”的部分。城管形象“去妖魔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有利于社会舆论公平看待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也有利于在人力资源层面上的合理配置,为这个领域输送需要乃至优秀的人才。

  城管形象要“去妖魔化”,就表面而言,是在执法层面下功夫,改善公众的印象。有些地方探索将城管服务外包,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来协助城市管理。当然,这种探索是否真的能够改进城管执法,还有待检验。

  城管形象不佳,主要就是执法环节所致。类似执法粗暴、“收好处费执法”等现象不时出现,大大损害了这个职业群体在公众心中的总体印象。舆论呼唤文明执法,呼唤“城市管理要有时代同情心”。城市管理手段需要在界定权力边界的条件下,走向文明化,而非暴力化,避免执法者滥用执法权,并明确相对人的司法救济途径。

  城管形象要“去妖魔化”,在更深层次里,是社会要就城管目标建立新共识,而不能单单在城管素质层面转圈。这里的新共识,是要对城市秩序这个抽象且包含极大价值冲突的概念重新界定与厘清。更明确地说,围绕城市秩序的共识,是要在民生生计与城市管理之间求得平衡。这是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为求摆脱城管困境的必要路径。城管形象要想“去妖魔化”,非建立在新共识基础上不可。

  一个城市需要管理,需要依靠执法者维持必要的秩序,这是城管存在的理由。但城市管理不能靠“猫捉老鼠”,不能动辄出现过激行为。城管形象“去妖魔化”,要在执法环节做文章,更要谋求建立新共识。今天人们在讨论硕士究竟该不该去做城管时,更重要的,还是要在突破城管困局上多些思考。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