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行,这是广东传统的“九大场招聘会”的首场,也是往年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招聘会。
据悉,今年共有175家单位入场,提供3650个岗位,但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相较往年,企业进场数量有所减少,招聘需求缩水不少,而前来揽才的高校和职业院校、独立学院多达55家,成为本场招聘会的招人大户,由于高校招聘的门槛要求博士以上,现场众多硕士表示很“伤感”,但只能“仰天而叹”。
学生:今年求职普遍求稳
在招聘会现场,许多学校的摊位前都排满了队伍,尤以女生居多。来自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同学应聘广东省华立高级技工学校的英语老师,而在这之前,她向好几家学校投了简历。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招聘队伍里,记者见到满脸笑容的夏同学,来自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她说,教师稳定和专业对口是她站在队伍里的主要原因。
一项来自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本年度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六大趋势,第一就是普遍求稳。这种求稳除了考公务员外,教师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不少大学生已顾不得职业兴趣,而是尽可能把握所有机会。甚至有的毕业生喊出“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
企业:学校人才需求大 面对众多的求职者,既是培养人才又是用人单位的学校,是如何招聘的呢?广东艺华旅游学校招生处副主任杨德柱说,“学校原来是中专,现在申办大专,要储备师资,研究生优先,江门本地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毕业生优先考虑。”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的招聘主管说,“学院开办了新专业,增加了一些课程,要增加七八十人,教师岗位较多,辅导员则要求是党员。应聘者还可以参观我们的校园,双方满意才定下来。”而华南师范大学前来招聘的主管则表示,“对于应聘者,现在只是初步把把关,各院系还会组织专家、院士进行面试,主要看其科研水平,如果‘海归’,看其在海外‘游泳’水平如何。”
薪资行情:
硕士应聘教师
年薪5万元 记者一进会场,第一家用人单位就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城市规划、经济等专业的博士40名。绕场一周,发现高校和职业院校、独立学院成为本场招聘会真正的主角,不仅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等本地知名院校,也有南京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外地院校前来招人。本地知名院校招聘的学历要求普遍都要博士以上,教授或海归人士优先。外地院校中需求量最大的是三峡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分别招97人和92人。
职业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成为硕士生应聘的主要对象。在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摊位前,排列着一条长长的队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同学已站了两个多小时。这些学校的薪水也成为硕士生重点关心的对象,华商学院的招聘负责人称,该校月薪在2000~5000元。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则标明本科年薪是3.5万~4万元,硕士年薪5万~5.5万元。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则标明硕士年收入5万元,博士年收入6万~7万元。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对老师的月薪作了量化:教授6950元,副教授6150元,讲师4950元,研究生4150元,本科3950元。
求职故事
博士后揾工更艰难?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都说本科生很难求职,都说硕士生不好找工作,可没有多少人知道博士好不好找工作,更少人知道博士后又是怎样找工作?12月3日,2009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研究生专场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行,记者在应聘华南师范大学的一堆求职简历里,发现了一份博士后简历,简历的主人是朱先生(化名),某大学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博士后。随后记者对他进行了电话专访。
“我在实验室呢,昨晚做实验一直做到今天早上。”接到记者的电话,朱先生有点吃惊,片刻后才回过神来。“不想错过今天的招聘会,所以就让我妻子过去投简历了。”
出路少就业严峻 朱先生之前已经投过重庆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但一直没反应。“博士后的就业单位无非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如果没有对口,是很难发挥作用。现在和本科生、硕士生一样就业严峻。”朱先生说,如果国内没有合适的职位,他会考虑到国外。“金融危机下,有一部分人回国了,但也有一部分人出去,此时国外研究机构的薪水普遍下降,本国人不愿做的职位,刚好给外国来的人提供了空缺位置。”朱先生表示,如果出国,他会选择北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因为那里虽然收入低,但福利好。
朱先生现在做着“两手准备”。在国内求职的同时,还申请国外的博士后研究。“主要是德国一个研究机构的博士后研究,芬兰一所大学的博士后研究,还有丹麦一家公司的药物开发方面的博士后研究。”
“也可以创业的。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资金,你知道,没有仪器是做不了实验的,一个团队需要几个人,这也要开支。再者,还要技术支持和政府的扶持。”朱先生说,他和同事都有过这个打算,但现在都还处于观望和彷徨中。
热门专业压力也大 朱先生的专业是植物基因工程,而“基因”曾经被炒得火热,因此,在一般人看来,这个专业的博士后毕业后自然大有用武之地。“其实这个专业只是个泡沫,以前吹得多,但真正能提供条件做研究的地方在国内少之又少。很多研究机构就是卖药品的”。
“前些年,基因工程很火热时,国外有一批人回来,再加上各个高校培养了一批人,这样大学的教职岗位满了。”朱先生说,“现在即使有大学招人,要求更高了,动不动要求国外的留学经历,所以导致有一部分人国内做完研究,再到国外做研究,等到从国外回来一看,即使发表了文章,也不一定有位置。”朱先生就有这样一位朋友,从德国做博士后回来,在北京转了一圈后,又出去了。
现在,朱先生所在实验室有2个博士后,另一位是大学老师,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回到原来的学校。但朱先生不同,他得自己找工作,这给了他一定的压力。“我很喜欢做这个研究工作,但环视一周自己的大学同学,物质差距就出来了。这是很多人回来又出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