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推出“学士后”“硕士后”

来源:未知 作者:frc 时间:2009-04-09 03:47:10
  •     核心提示: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日前设立“学士后”、“硕士后”,为该校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个科研助理岗位。此举引发各方讨论,有人认为能缓解就业压力,但也有人认为是“缓兵之计”,会让未就业大学生“库存”越来越多。
    
    每月可拿工资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立的科研助理岗位招本科生15名、研究生10名,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可自愿报名。导师将从中挑选部分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担当自己的科研助手。上岗学生一方面帮助导师做科研,另一方面在岗继续学习。
    
    科研助理可获得相应的报酬,本科毕业生工资不低于1200元/月、研究生不低于2000元/月,其相关费用由聘任的教师从各自的科研经费中支出,并签订合同。合同一年一签,一般不超过两年。考上研究生或找到更好工作可依正常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兆信表示,“学士后”、“硕士后”的提法是借用了“博士后”的概念,指学士、硕士毕业后帮助导师做科研,上班时间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正式员工,而是临聘人员。
    
    学生冷热不一

    
    黄兆信表示,设立“学士后”、“硕士后”旨在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提供平台。对此,学生态度有冷有热。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一位学生坦言,今年的就业压力大,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直接就业还有难度。学院科研团队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聘“学士后”能积累经验,为找工作打基础。
    
    温州大学一位张姓学生则表示,在校园里接触面毕竟狭窄,出校园是迟早的事情。几年后就业形势难以预测,还不如早点走向社会,早点把握机遇。
    
    国内已有先例
    
    对于“学士后”、“硕士后”的设置,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志宏认为,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学校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在岗位设置上应尽量贴合学生专业,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就曾建议我国应设置“学士后”、“硕士后”,把一部分未就业的学生聚集到科研开发工作中,形成工作上的缓冲区,而不是把他们直接推向社会。今年,南开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也设立了“学士后”、“硕士后”。
    
    但也有人认为,学生就业不应搞什么“缓兵之计”,留在学校只是暂时规避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如果明年经济形势仍没有好转,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叠加起来,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改变人才培养的结构,增加高职生的数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一技之长才是根本。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