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主持召开“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金融硕士专业

来源:人大新闻网 作者:frc 时间:2009-10-28 03:44:38
  •     核心提示:
    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于10月9、10日分别主持召开了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专家论证会。国内同行专家,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共40多人,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参照已设置专业学位类型的设置方案、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对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证。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会情况
    
    10月9日,在明德主楼第一报告厅召开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专家论证会,参会专家包括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李强,国家统计局财务司司长张仲梁,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张涛,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袁卫教授,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教授,以及来自国内16所大学的统计学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教授共25人出席了论证会。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王晓军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纪宏教授分别介绍了提交专家讨论的论证材料,来自实际部门和大学的专家代表就增设“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专业学位的中英文名称、国外相关人才培养情况、设置方案、指导性培养方案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李强首先发言,他代表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及国家统计局其他领导,提出实际工作中对高级统计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性统计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需求量很大,国家统计局将大力支持应用统计硕士项目的开展。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专家认为,统计数据分析专家在银行业非常重要,现有统计人员很难满足实际需求,银行业统计有其特殊性,非常需要熟悉金融业务并有统计专业训练的人才。来自大学的专家也一致认为,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对高级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又能与“调查分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在国外,很多大学设有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可以在大中型企业、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事应用统计相关的工作,学生的就业领域很宽,因此,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对构建多层次统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促进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课程的设置,考虑到应用统计的宽广领域,与会专家认为,既要有基础专业必修课程和实践课程要求,也要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向设置几个可选的方向课程,既要强调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更要重视实践教学,强调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案例教学,强调参与实际项目,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有在实际部门实习的经历。在论文要求上,也要强调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的体现专业硕士的培养特点。为体现专业硕士的特点,可以考虑同时聘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做导师,也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实际部门双导师制的模式。在培养规模上,与会专家认为要严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开始时,应该限制有资格培养应用统计硕士的单位数量。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专家论证会情况
    
    10月10日,在明德主楼801会议室召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专家论证会,参会专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顺,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陈自强,中国银行业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冯蓬蓬,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教授,以及国内金融学重点学科的9所大学金融学院(系)院长(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及研究生院有关领导共20人出席了论证会。
    
    会议由财金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主持。陈雨露副校长首先回顾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历经8年的申报历程和进展情况,介绍了本次论证的基本构想。吴晓求教授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增设专业学位的基本构想和要求做了说明,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庄毓敏教授详细介绍了提交专家讨论的论证材料。来自一行两会的业内专家和大学的专家代表就增设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专业学位的中英文名称、国外相关人才培养情况、设置方案、指导性培养方案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轨和融入全球化,金融业将成为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各界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创新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流,对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注重其应用性。我国未来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要与目前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如不解决将会制约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紧密结合金融实务,培养学生开发和运用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体现这一专业的应用性特征。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是有效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区别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设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外,金融业为金融创新的目的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型金融专才。在此背景下,国外的一些大学纷纷设立专门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专门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课程的设置上,与会专家认为,既要有基础专业必修课程和实践课程要求,也要有多个可选的方向课程,并特别强调要加强案例教学。可以考虑同时聘请业界的专家进行授课并做导师。在论文要求上,也要强调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体现专业硕士的培养特点。在培养规模上,与会专家认为要严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项目启动初期,应该限制有资格培养金融硕士的单位数量。
    
    我国自1991年开始开展专业学位教育,目前已批准设置了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涵盖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中国人民大学自1991年以来,陆续被批准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专业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9种硕士专业学位。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宏观设计,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并成立了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负责研究设计专业学位发展的总体方案,统筹规划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文,正式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就在我国设置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进行研究论证工作。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