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培养结构调整的重大开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时间:2009-11-18 03:26:05
  •     核心提示:


    在北京语言大学,我国首批(200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听课

    
    招收应届毕业生 实行全日制培养
    
    今年国家一次性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数万名专业硕士,实行全日制培养。“增加招收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就业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是要通过一定的增量,促进完成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国务院学位办负责人如是说。
    
    “我们认为这一改革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詹心丽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后教育部临时下达计划,增招专业学位硕士生。加速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研究生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去年,厦大‘双证’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占学校研究生招生数的11.9%,今年这一比例是21.8%,明年将增至28.2%。我们还给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应届毕业生每年4000元的生活费,资助金额相当于学术型硕士的三等奖学金,从而大大增加了应届生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吸引力。”
    
    我国正式设立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1年。目前,国内共设置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我国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2008年,专业学位的在读人数已超过10万人。今年,除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复旦大学校长、原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介绍,“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杨玉良告诉记者:“目前,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过小,仅占硕士学位的10%;同时,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较大,全日制攻读比例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扭转。”
    
    目前专业学位教育面向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在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看来,在职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基本的从业技能,但是学习时间有限;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在校学习,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缺乏职业领域基本的经验和能力。这两者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学位标准、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
    
    “当前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李军告诉记者,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此外,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专家观点
    
    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成英美研究生教育主体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专业研究生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上世纪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英美的专业硕士学制较短,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一般硕士是一年的时间,明显显示出硕士学位对于学术性、研究性学位的过渡色彩。(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 张华)
    
    用人单位最关注MBA职业素质及行为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去年12月对企业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目前最重视的、要求最强烈的,仍然是MBA的职业素质及行为能力。
    
    我们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设计了“行动力学习”模块,利用情景教学、模拟课堂、软件仿真的经验学习方式,使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互补充,专业基础训练和管理综合训练相互结合。完成这个模块,学生不仅获得了完整的管理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案例、情景、模拟等学习环境,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伊志宏)
    
    多样化培养以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
    
    北师大长时间坚持脱产一年到校集中学习的培养模式。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校住宿情况日趋紧张。2006年开始,北师大教育硕士改为利用两个暑期集中学习课程,同时利用工作期间在职自学。课程完成后学生在职撰写论文。这是培养模式方面的重大调整。经过初步实践,我们发现,教育硕士学员背景和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