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还只占研究生招生数量7%的专业学位硕士,2012年将攀升至研究生招生总额的三成。然而,不少公众对专业学位硕士一知半解,学生亦忧虑重重,国家大力推崇的“专业学位”不断遭受“含金量低”、“二等研究生”等质疑。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有何不同?专业硕士的行进步伐是否太快?在下一个3年,又将何去何从?
教育部下猛药
2015年专硕与学硕1∶1
自2010年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安排。一直以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局面被打破,专硕进入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主编何红卫表示,推出专业学位是招生结构的一种调整,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的博士生总数全球最多,学术型人才培养接近饱和,部分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
华南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认为,从毕业生的出口看,硕士毕业生绝大部分是走向就业。如果硕士研究生全部采用学术型模式培养,这其中大部分人的就业能力,即职业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显然是欠缺的。从行业需求看,许多行业的技术含量较高,随着专业程度的提高,必须提高就业门槛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因此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加盟。从这两个角度考虑,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自2009年推出以来,全日制专业硕士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高校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让位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到2012年专硕招生将占总招生数量30%,全日制专业硕士3年内急速扩张,大步走向“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50%”。据了解,广东部分高校在2012招生中已经超额完成教育部的任务,专硕学硕招生比例已接近1∶1。
招生不乐观
生源多数靠调剂
虽然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幅增加了招生名额,但并未如预期般受到应届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调剂生源占据相当比重,“实际上大部分专业没有招满。”广外研究生处处长曾用强介绍,去年广外专业学位招生数量从120人增加到300人,同时新设3个专业,但“法律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0%以上的生源是依靠调剂的”。何红卫坦言,专硕招生不是特别乐观。
据悉,为了缓和招生不足的局面,教育部曾出台特殊政策,允许报考学术型研究生的考生,可以调剂到专业学位硕士,反之则不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在限制考生的选择。“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增加招生计划,可以调整招生数量,可以变换名称折腾,但如果考生不买账,扩招计划就会落空,或难长久。”
不少学生对专业学位仍然心存疑虑。读还是不读,考生表示“很纠结”。
今年刚刚结束考试的研友“功夫鸵鸟”担忧:专业硕士的英语试题不用复习也可拿到不低的分数,“低门槛”是否会影响学生质量?
刚刚顺利保送翻译硕士的小赵,却不得不面对“二等研究生”的质疑。“绝大多数人觉得专硕不如学硕好,认为学生底子不硬,社会认可度也低,有的还只能拿‘单证’,很少有人会考虑报考专硕的。”
“我就在考虑要不要报专业硕士,少花一年的学费,就业可能更好些。”广大应届女生小雯重点咨询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市内高校的教育硕士,因为这类专业硕士有明确的科目设置,而且毕业后主要面向教育单位就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竞争更小。
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专家黄宝印则表示,全日制专业硕士不是“二等公民”,它和学术型硕士教育都是一流的教育。如果旨在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技能,又想获取更高的文凭,全日制专业硕士是考生的首选。
专硕培养
多了实习少了一年
一些新增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则尚未体现出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差异。经过了三年的发展,如何实现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差异化培养,至今仍然打着问号。
去年,耿沛报考学术型硕士失利,继而转投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读了一个学期以后,她发现课程设置和带课老师与学术型硕士区别不大。尽管专硕与学硕分开上课,但“一样的人上一样的课,同样修34个学分,只是学制不同。”耿沛表示,自己修的课程和学术型的课程完全一样,但专硕多了几个实习学分,“总结起来,就是多了实习,短了一年,贵了三千(专硕学费每年18000元,学硕每年15000元)”。
毕业前夕,当其他硕士毕业生为应付论文焦头烂额时,南京医科大学普通外科专业的小余却紧张忙碌于普外科各项操作,因为等待他的是专家团挑剔的实战考核。他的考场不在教室,而是在手术台上,辅助普外科主任为胃癌病人开刀是他的考题。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广州大学研招办俞老师表示,相较学术型研究生,专业硕士虽相对弱化科研论文发表要求,但有一整套严格的培养方案。比如专业学位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更为灵活,学生必须有半年以上的实习,学生可以申请以实践作品取代毕业论文。
“真正的差别应该在办学理念、课程安排和培养模式上。”熊丙奇指出,目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除了在名称、学费、学制和社会评价上不同以外,“尚难看出招生模式、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实质性变化。”
尽管各高校均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但由于学制、专业性质及师资力量的差别,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参差百态。尤其是对于不少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实现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差异化培养并不容易。“专业学位刚出来不久,学校水平各异,大家都在探索。”何红卫认为,社会应该多给一些宽容。
俞老师坦言,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差异化培养模式还在探索当中。据悉,广大正在尝试突破以往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一讲到底的独角戏上课方式,一门课题由3~5位本校和外校知名教授以及社会著名学者共同承担。
成长过快
引发“揠苗助长”质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看好专业硕士的就业前景。“一个新生的事物总要在批判中成长起来,我们用实力证明。”2011级专业硕士小吴对未来充满希望,“专硕学制短,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报考学生相对少,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就业竞争力。”小吴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可以立竿见影,学了就能用。
“相对于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未来在某些领域更有优势。”何红卫表示,学术型偏向理论,专业学位偏向应用,从长远角度来看,两者同样具有竞争力,关键是学生本身的目标是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必然会有一个成长过程。”何红卫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专业学位的发展。
然而,专业学位招生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揠苗助长”的质疑。由于专业学位硕士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目标不同,必然导致在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也不尽相同。“专业学位的招生数量可以很快上去,但配套教育资源要及时跟进,却并非易事。”
师资不足,是专业学位扩招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现有师资力量是个挑战。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由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指导工作。只是,问及“校外导师”,受访的专硕学生都说“没有见过”。
“推出专业学位不应该是调整学制,搞搞名称就算。”熊丙奇表示,推出专业学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因为目标是正确的,就不管后果会怎么样。“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夜完成,专业学位的推出需要一系列的配套。”熊丙奇认为,目前中国的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仍有待调整,不能为达目标,不管现实条件。
对于专业学位的前景,熊丙奇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政府办学,如果不改变,将会重蹈覆辙。”他认为,政府可以制定方向和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专业学位的发展,但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发展应该由学校自主决定,“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思考的是,怎样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教育品牌,赢得考生信任。”
“如果在推进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将好事办坏。”王建军教授认为专业学位的发展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工夫:首先要严格把握专业的确定,所确定的专业一定要是与那些技术含量较高、专业程度较高的行业相对应的专业,以确保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同度;其次,要防止一哄而上的“大跃进”做法,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为了追求从数量上赶上某国而仓促上马,忽视科学论证,忽视教育规律;再次,培养单位必须克服为了增收而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想法,认认真真在方案设计、师资准备、培养过程等方面做足功课。“教育的事业是一项科学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要遵循教育规律,将这件好事办好。”
他山之石英美的课程型硕士
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的专业硕士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从西方已有的经验中学习而来。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在西方,专业硕士被统称为课程型硕士或授课式硕士(Postgraduatetaught),在攻读形式上采取的是以授课为主的讲授式教育,而研究型硕士(ResearchPostgraduate)接受的则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研究式教育。
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在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
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学术型学位2438个,占36%,专业型学位4353个,占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
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taught)(专业学位)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专硕VS学硕
|
||
|
专业学位研究生
|
学术型研究生
|
培养模式
|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
培养目标
|
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 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
学制
|
2-3年(包含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
|
3年
|
学费
|
只有少数公费,大部分自费
|
大部分公费
|
就业方向
|
应用型
|
研究型
|
毕业论文
|
学术论文和专业实践(二选一)
|
学术论文
|
学位认证
|
大部分专业有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
|
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
|
导师
|
双导师(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
|
学校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