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举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由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完成的《北京市成人“终身学习素养”研究报告》首次发布。
报告显示,调查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每天学习时间不足半小时,硕士的终身学习素养低于本科生,学习时间甚至不及高中生。
提升就业技能成学习动力
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由市学习办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此次调查涉及除丰台外的其他区县,共发放网络和纸质问卷43631份,回收问卷31746份,有效样本20237份。
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研究人员谢浩解释,看书、到社区学校听课、上网学习、上培训学校等都可算作学习。从学习时间上来看,50.6%的调查者每周学习时间在3小时以下,相当于每天学习时间不足半小时。城市居民在学习时间投入上显著高于乡镇居民;16岁至24岁群体的学习时间最多,调查显示,真正影响个人学习时间的并非外在环境,而是自身学习意愿。
被调查者中,将“提升专业技能,获得更好就业机会”作为“学习动力”的市民最多,达59.64%,而选择“出于自己的兴趣去钻研一些东西”的市民比例为40.31%。
市民最想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儿女、健康养生、心理健康、外语等都占到较高比例,投资理财的比例则比较低。
学习素养与学历关系不大
终身学习素养的调查指标包括学习准备、自我认知和规划、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方法和社会性等五方面。
传统观点中认为,学历层次越高,终身学习素养水平会相对较高,但调查发现,二者并无显著相关性。在终身学习素养得分上,博士排第一,本科生排第二,然后才是硕士。而在每周投入的学习时间上,博士投入最多,约7.44小时,其次是本科生,硕士生只有5.55小时,比高中生每周5.79小时的学习时间还少。
报告认为,硕士是我国专业领域高级人才的主要群体,但其表现出的终身学习素养与观念预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家庭所累使女性难学习
男性的终身学习素养整体高于女性,报告分析,女性是负担家庭事务的主要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水平。
调查显示,市民终身学习素养下降的时间拐点趋于年轻化,女性在35岁左右,男性在54岁。这表明,女性群体在35岁之后,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提升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报告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女性更多受到家庭、养育子女等方面的限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关注不够。
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副教授郑勤华分析,拐点出现得越晚越好。中年和老年群体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如果学习能力也能同步提高,对社会发展、个人前途等都有好处,希望政府和社会关注中年和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