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从内地扩展到亚太
经过校园突围赛和6大赛区半决赛,本次出线的16支决赛队伍中包括14只晋级队伍和2支特邀队伍。14支晋级队分别为:来自北方赛区的北京邮电大学队、中国传媒大学队和清华大学队;来自西北赛区的西安交通大学队和西安理工大学队;来自华南赛区的暨南大学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队和澳门科技大学队;来自西南赛区的四川大学队和四川师范大学队;来自华东赛区的上海交通大学队和同济大学队;来自华中赛区的湖南大学队和中南大学队。总决赛中,这14支参赛队与台湾的政治大学队、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同台展示,交锋竞技。
始于2005年的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前身为清华MBA案例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从2009年开始,大赛升级为覆盖两岸三地知名商学院的比赛,邀请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的商学院派队参加。本届大赛比赛范围继续扩大,在第七届大赛5个分赛区的基础上,增加至北方、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赛区6大赛区,由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联合承办。本次大赛共有80多个商学院共100多支队伍近千名学生参加,为商学院学生们创造了深入一线调研、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整合资源,为合作企业提供品牌展示的舞台,为案例企业提供商业决策的参考;同时为促进亚太地区学院交流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案例企业分享多
总决赛选取的五个案例,包括《宜信,普惠金融之路》、《海尔:用 “人单合一”实现“双赢”》、《POWERLAND载誉归来的中国奢华领军品牌》、《陕旅集团:重寻关中文化的底色》和《“荣和酒”凤凰涅槃,王者归来?》,都是结合企业真实问题为大赛专门编写的,并得到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的指导,在契合案例大赛的赛制需求之余,极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经营实践,多维度提供全真模拟的商业实战环境。
大赛评委、宜信公司总裁助理、清华MBA学长刘大伟告诉记者:“今天的比赛非常精彩,同学们不仅将现实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且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深入到具体解决方案的层次。”刘大伟说,“案例教学有很重要的特点,不仅向老师学,同学间的交流收获非常大。参赛的每个队都从不同视角,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方向以及案例主题进行探讨。清华大学队对普惠金融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提出很多的想法,提出一个概念从微型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这是上午的亮点。很多队没有把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普惠服务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清华队很好的提出这样的概念。具体提到融资和服务模式时候,有宏观的政策方面,还有信息化托管,信贷流程的优化,很多建议都是我们已经在推广的举措。”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总监高葳表示,四支代表队围绕海尔“人单合一”模式进行精采的演示,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非常有价值的探讨。中南大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对于海尔的一二三类经营体之间的融合和打通,以及怎么样把资源平台融入到一级经营体里,为用户创造价值,有非常建设性的论述。对经营体人员的素质,人员的培养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他们还非常关注组织变革,对于经营体内部之间、相互之间的官兵互选和鲶鱼机制,基本反应了现在海尔做“人单合一”变革中所面临的前沿的问题,很受启发。
保兰德集团监事黄学诣指出,一个好的案例分析应该包括命题和破题的能力,关注的角度和力度;其次是分析的架构问题。主要考虑逻辑思考的准确性;第三要考虑策略的展开,关于这一点,建议同学多考虑差异化的竞争;第四是解决方案的论证,要考虑到可行性的成本和效率的问题,不能忘记对风险的评估,要考虑不可控因素所产生的结果和企业的预案。理解竞争的市场永远比理解自己的工厂重要,更重要的是理解消费心理的变化。现在大多数的MBA课堂里讲的是决策,却一直对中国整个零售市场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理解缺乏一个比较好的数据和实景的研究,是一个缺憾。缺乏了这些研究,很难找到品牌应该定位的基因,没有品牌的基因,没有办法创造品牌的行为模式,就没有办法产生品牌的竞争优势。
陕西西咸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新垣点评时谈到,北京邮电大学队创作了一个《贵妃醉酒》,反映学生对这个项目很用心特别注重对旅游产品的思考,设计的与白鹿原有关的纪念品、公仔等的建议很有可操作性;中山大学的同学提出“你拍我演微电影”的形式非常好;西安交大队关于娱乐和文化两个方面的轴、四个象限的分析非常好,很值得学习。评委阵容强大
大赛邀请到强大的评委阵容涵盖学界、商界和传媒界,评委们可以从案例分析的逻辑性、实操性、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等多角度看待各队表现。来自企业管理高层的评委有:陕西西咸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新垣、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畅、保兰德集团监事黄学诣、北京大朴至向家居设计有限公司CEO王治全、万达集团总裁助理兼万达院线副总经理曾茂军,贵州亚联荣和酒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利杰和宜信公司总裁助理刘大伟等。曾茂军评委在点评中认真地说:“我们做案例分析时要找清企业的DNA,不要把所有的案例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案例企业评委曹利杰说:“我今天打的分都比较低,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管理者,我对你们未来的商业精英寄予非常高的希望。同时也警醒参赛同学,让你们在今后的投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赔钱多赚钱。商场就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今天你对自己下手不够狠,明天下一个倒掉的就是你。”
来自院校的评委有清华经管学院朱玉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曹希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中心主任蒋晶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案例中心主任王玉霞教授,北京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周毕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案例中心主任赵向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文平教授。蒋晶教授表示:“大赛展示了新一代MBA学员的风采,为学生、老师和企业界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珍贵的交流平台!”
来自媒体的评委有《管理学家》执行主编慕云五、《财经》杂志社执行主编何刚、《中外管理》副总编辑杨光、《精品购物指南》常务副总编王明亮和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邹明。何刚评委指出:“MBA案例最重要是对问题的分析和对工具的应用,相互逻辑的关联,这部分是我们的重点。解决方案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所以只要在分析部分不足的队,你们对工具的应用和对问题深入的剖析需要加强。”
评委会主席朱玉杰教授认为,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的机制非常好,这种案例企业与媒体的深度参与,使大赛不再是校园内师生们的自我娱乐。很多企业代表说,赛后要与各参赛队继续保持联系,希望他们继续提供策略支持,这是对大赛和参赛队的认可。企业评委与媒体评委和学界评委共同参与大赛现场打分点评,学生通过这些案例得到多方面的收获,专业的点评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奖项和友谊的双丰收
本次大赛主办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表示:“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已经连续在清华办了八届,不断发展和壮大。大赛搭建了智慧碰撞、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院校同学们展示风采和风格的平台,更是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平台。感谢各个承办和参与院校、企业、媒体多方的参与和支持,让大赛整体质量和水平年年提高。”
一年一度的中国MBA案例大赛,更像是两岸三地MBA学子相聚清华的节日,参赛队员和带队老师欢聚一堂,促膝长谈。大赛的清华MBA组委会同学从今年六七月份组建团队,一路利用课余时间做大赛的整体策划、分赛区联络、组织和宣传工作,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在总决赛前一天晚上10点,大赛主持人仍在彩排对词,有好几位同学熬夜准备会务材料,还有20名2013级的清华预录取同学担任大赛现场志愿者,参与会务组织、现场秩序维护、评委与媒体接待等工作。为了让比赛过程和结果更加透明公正,组委会做了很多努力,设计了合理流程并配备大屏幕显示屏,实现了现场及时公布各参赛队得分,并通过腾讯微博全程向全国各商学院直播总决赛,第一时间公布比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