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北京工业大学从2010年至2015年实施“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据悉,该工程实施以来,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数量达到3篇,另有1篇论文获得提名奖,获奖比例达到100%,名列全国高校之首,获奖数量居全国第六,地方高校第一。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生生源主要来自非重点高校,16篇获奖论文作者中只有5人本科毕业于“211”大学,如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将一名普通研究生培养成优秀博士生,这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在科研导向方面,学校改革研究生招生分配指标,将其与学科水平、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培养质量、就业率挂钩,向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大项目倾斜。建立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度,对近期科研成果少、科研经费没有达到要求的导师,暂停招生一年。另外,学校还将聘请一批企业高级工程师、科研单位研究院、行业专家任兼职教授或研究生导师。
在导师主导方面,学校赋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尤其是博士生选拔、科研选题、业务指导、工作评价、奖学金评定、毕业资格审查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同时,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汇集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或“海聚工程”学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以及重大工程主持人为代表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建立3—4国家级学术创新团队、30—40支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在鼓励创新方面,学校提高研究生奖学金标准,通过国家、学校、导师三方资助,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奖学金标准,并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对研究生在读期间以第一完成人取得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学科交叉、推动团队合作,吸引和支持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自发组成团队,自选主题、自我管理,每年资助300项左右。
在提高质量方面,学校加强培养过程监控,设立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另外,学校完善了论文抽检制度,将抽检结果作为导师和学院绩效考核、招生名额核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学校还改革了招生开始的方法,加大了面试环节的权重,增大了推荐免试生、硕博连读生的比例。
北京工业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以来,调整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优势,鼓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也为其他高校树立了榜样。(记者:李文蕊 实习记者:刘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