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实践”才有效果
暑假即将结束,各路社会实践“大军”也在陆续返校,他们有哪些收获,又给那些提供他们实践机会的地方带去了哪些改变?
近年来,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假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中间既有各高校组织的成规模的社会实践团队,也有大学生单兵作战在家乡找到的社会实践机会。但是,在热闹背后,抱定“我要实践”思想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依然不多,大量“被实践”的事情却频频出现,究其原因,很多项目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而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功利色彩浓厚也成了干扰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人要问,怎样才能保证社会实践的效果,我们不妨通过今年暑假比较成功的社会实践案例来分析一下。
“想找工作场景的照片?没有,我们工作地点很分散,而且大家都非常忙,不可能有专人负责给大家拍照。”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邬翔只能找出几张大家利用休息日参加“双抢”时拍的合影给记者看,照片上团员们笑容分外灿烂。
7月10日出发,8月10日离开万载,20多位南开学子参加南开大学与万载县联手启动的“服务万载”项目,在万载县各局挂职锻炼,11位博士生当副局长,硕士生、本科生当局长助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个暑假他们过得与众不同。
博士硕士个个有备而来
不难发现,虽然同样是利用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但这次南开学子的万载之行不仅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重,而且参与者的层次也较高,不少博士生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同学报名参加这个项目最看重的是其能提供难得的基层锻炼机会。
据南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世恒讲,6月3日发布通知,仅仅三天,报名的学生就突破了两百人,很多的博士生、硕士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短短几天,学生们就结合当地特色设立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工作等7个课题。经过初选和两次面试,最终共24人(含天津大学博士1名)被选中。
更重要的是,这些博士硕士个个都是有备而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生莫亚琳挂职万载县交通局副局长,在出发之前他就把万载的地理交通情况烂熟于心,而且还自己策划了一本万载交通物流规划书。历史学院硕士生赵晓宇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课题,他是带着建设一个红色主题公园或者是红色主题村的想法上路的。
没人当我们是挂职 物流管理专业的硕士生邬翔此次挂职万载县交通局局长助理,在他这里,我们看到一份项目团成员工作安排表,旅游局、文化局、交通局、教育局、花炮局、建设局、组织部、民政局,几乎万载全县各个部门都有南开学子的身影。每周五个工作日,两个休息日,和正式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
“开始想的只是做课题去的,没想到能这么深入地介入基层政府的运作,局里的大小例会我们都要参加,没人当我们是来挂职锻炼的学生,每个人都要汇报工作。”通过这次挂职,邬翔发现真正工作起来琐碎的事情很多,作为局里的领导,他们不能只考虑业务问题,员工的请假、生病、退休等问题他们也要过问。
不过,挂职锻炼的团员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调研现状制订方案上。在工作简报上,我们看到邬翔所在的物流基地建设研究团队每周工作情况:“本周通过到丰华公司调研,已对万载物流园区的建设有了初步了解。到金诚公司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了万载县的货运业发展状况……还了解了万载的公路建设情况,并实地调研了几条正在建设的乡村公路和桥梁的建设情况。”“本周继续深入调研,分别走访了茭湖、潭埠等乡镇以及高安市……在调研过程中,团队编制了详尽的调查问卷,不断深入讨论,梳理规划思路,最终形成了比较详细的规划提纲。”
为县城带来真金白银
每位团员在万载的一个月都是紧张忙碌的,最终效果怎样?
“我们组拿出了一份万载县交通运输发展的五年规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团队也做出了挖掘万载县红色旅游资源的一揽子方案。教育发展工作团队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给万载中学高中生作‘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讲座,还做了大班教学成因调研。在建设局挂职的孙奎利博士成绩更为突出,据说他在城建规划上提出的修改意见为万载县至少节省了2000万元的开支。”邬翔告诉记者,这些成果还只是他所了解的部分,等开学后大家回到南大进行总结,那时候能提炼出来的东西更多。
记者调查 “被实践”为何仍然尴尬生存 每年暑期,各高校都会给同学们一份暑期社会实践表,但真正有多少学生去实习了呢?曾经在本科阶段担任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某高校硕士生小陈告诉记者,每到开学初交社会实践表时,都有大批学生托关系找单位盖章。“一个班有一个同学父亲是附近一个村子的村长,因此,该班同学把所有的暑期社会实践表都送到该同学手中,由该同学带回去,统一盖上当地村委会的章。”小陈说,这种混章的现象非常普遍。
功利心太强干扰效果 在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来自河南某高校的小杨说,她对于参加社会实践非常积极,因为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在评定奖学金时可以加分,并有机会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实践最多才十几天时间,并不算累,并且还有食宿费用的补贴。如果能获得表彰,对今后考研、求职都有帮助。
其实组织者有的时候也有很强的功利心。为了出成绩,组织者不得不想各种取巧办法,争取在媒体上得到报道的机会就成了不少人认为的捷径。近两年暑假前夕,本报也会接到不少这样的电话,“我们学校今年有某某社会实践项目,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个项目很有意义,希望贵报来现场报道一下。”
准备不足流于形式 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往往由院学生干部来负责,他们因为本身经验所限,往往没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和具体的实践目的,设计的实践内容单一,流于形式。
据小陈观察,深入乡村、找村子学生访谈,到某一高中做学习辅导、经验传授,是各个高校、学院最为常见的实践模式。有些学院做得好些,如法学院在农村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医学院同学则开展医疗知识普及,并简单做一些医疗诊断,物理学院则修一些常见的电器,这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因为实践时间较短,这些工作并不能给当地村民切实的影响。
实践活动没有连续性 实践结束后,实践组织者往往写一份总结报告,出一块板报,就宣告实践结束了。有极少的社会实践团队会和实践地保持长期的联系。2006年,某高校曾到鹤壁淇县实践,反映不错,当地学校有意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第二年暑假时,由新的同学负责社会实践工作,到开封去实习了,结果和淇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事情也不了了之。实践活动在同学中也产生不了很大的影响,往往是一批学生在自娱自乐。